太平天国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众所周知起义的结果是以失败告终的。那么太平天国失败后,大部分的残余势力都跑到了哪里呢?
位于板块交界处的南美洲国家智利,和岛国日本一样,时常遭受到地震以及随之而来的海啸威胁,每当大灾难的来临,总会令智利损失惨重。中国在新世纪以来,多次为智利地震提供灾后救援队,除了本着出于人道主义的目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智利生活着许多的华人,甚至在一个城市里,有20万人有着华裔的血统,这就造就了这个城市甚至这个国家与中国始终保持着极深的渊源。那么,为何此地会有如此之多的华人呢?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首先,笔者给大家揭晓这座城市的名字--伊基克。伊基克市位于南美洲智利的北部,是塔拉帕卡大区的首府,西临太平洋,东靠阿卡塔马沙漠,是智利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智利主要的硝石输出港口,但是,交通便利,并非此处华人众多的主要原因。这些有着华裔血统的人,基本都是来自于当年躲避至此,曾经太平天国起义军的后裔。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末年的一次由农民组织而起的一支武装活动,然而,这次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在经历十余年后宣告失败,那么,那些战败后的劳动力,也就是数量庞大的农民,都去哪里了呢?很简单,战败投降的劳动力,自然由胜利者发配,很多人当初加入太平军不过是为了混一口饭吃,今夕太平日落,自然是树倒猢狲散,不可能以死明志,为了在胜利者的屠刀下存活,有三万多俘虏,最终选择了被当成奴隶贩卖到国外,在国外干些什么呢?旷工。矿产资源在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十分紧俏,资本家们急需劳动力来为他们进行矿产开发。这三万多人,就是被贩卖到了南美洲智利的伊基克从事瓦硝石矿工的工作。
既然是奴隶,那么这三万人定然是整天忍受着雇主的打骂和虐待,还时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人们心中都憋着一口气,好歹当年老子也是提到拿枪上阵厮杀、铁血铮铮的汉子,现在竟然受这等鸟气,要不是看着这些洋人手里的枪炮,早就想造反了!没关系,他们的命运转折点马上就到来了。在1866年,智利周边的国家秘鲁和玻利维亚十分眼红他的硝石生意,于是为了争夺南天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硝石资源起兵,也围绕着伊基克,三国在此开展。
光靠智利一国之力,对抗两国已经是疲惫不堪,手足无措,如何还能分出精力来看管这里的太平军,于是,太平军找到了起义的机会。1867年3月,伊基克数千太平军,在洋人监工忙着对抗秘鲁军队的时候,趁机夺取了许多洋人的枪炮,占领了自己工作的矿山。随后,太平军推举湖南人翁德容和广东人陈永禄为领袖,整编了原来太平军的编制,依靠矿山建立起了一座大本营,并且带着刚刚缴获的枪械大炮,在秘鲁政府军队前来的路上设下埋伏,一举击溃了秘鲁军队。此战,太平军缴获枪械一千多支,火炮两门,那象征着太平天国的三角旗帜牢牢地插在矿山之上。
智利政府看到了这支太平军的强悍,于是,他们抱着拉拢的态度,派人联系太平军,表示可以收编太平军为智利的正规军,协助智利于秘鲁的作战,太平军基于形式,同意了这个建议。于是,太平军就成为了智利的“褐衣军”,褐衣军在帮助智利的战斗中建立许多功勋,可以说,有了褐衣军的智利,丝毫不畏惧秘鲁和玻利维亚的攻击。这也就是为什么,太平军的华人在智利的地位逐步提高的原因。
战争结束后,太平军对智利政府只有一个要求,将伊基克交给他们,智利政府很痛快的把这座从秘鲁手中夺过来的城市赠予浴血奋战的太平军,让他们成立了一个自治镇,只需要他们解除武装,成为平民,安静地生活就可以了。甚至,在伊基克,太平天国的政策在此发挥着他的威力,恐怕,洪秀全的在天之灵,也会为他们感到骄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