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实际版图大幅缩减,政府未能控制河西走廊,到了南宋时期,更无法涉足西北地区,丝绸之路衰落日益明显,而海上丝路崛起,逐渐有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迹象。
因为宋朝积贫积弱,虽然经济很发达,但是军事力量不行,与此同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他的位置正好切断了陆上丝绸之路,所有过往的商队都很受压榨,所以就开辟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而从宋朝至元朝,福建人从波斯人手中夺得海上经贸控制权,使闽地成为海上丝瓷之路的新起点。
宋元时期对外交往进入频繁时期,海外贸易发达。对外交往东达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一些国家,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元朝时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居住十多年,著有《马可•波罗游记》。繁盛的海外贸易宋朝西北陆路交通受阻,加上政府经营困难,所以对外贸易都较之历代进取,其可说得上是当时世界外贸最发达的国家。
《宋史:食货志》所谓“东南之利,舶商居其一”。由此看来,当时对外的商业买卖活动在南方较为蓬勃。《宋会要辑稿:食货》卷四六之一又记载两浙路造船最多,南宋时令温、明二州每年造船六百艘。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又置市舶司于温州,当中以广、泉、明三州为主要海贸港口。
另外负责处理对外贸易的市舶司管辖杭州(今浙江省杭县)、明州(今浙江省鄞县东)、温州(今浙江省永华县)、秀州华亭县(今浙江省嘉兴县)、青龙镇(今浙江省青龙县)五处市舶务,与日本、高丽、大食等50多个地区贸易。宋太宗专门派人“各往南海诸番国”,以类似特许通行证的“空名诏书”的发放来招引海外商人来华贸易。宋高宗认为“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南宋时期“市舶之利,颇助国用。”
蒙元时期,蒙古发动了三次西征及南征,版图大大扩展,加之驿路的设立、欧亚交通网络的恢复,使欧亚广大地域范围内国际商队长途贩运活动再度兴盛起来。
据史料记载,当时在漫长的东西方陆路商道上从事商队贩运贸易的,有欧洲商人、有西亚、中亚地区的商人以及中国色目商人等。欧州和中、西亚商人一般都携带大量金银、珠宝、药物、奇禽异兽、香料、竹布等商品来中国或在沿途出售,他们所购买的主要是中国的缎匹、绣彩、金锦、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等商品。
元代来中国的外国商人、商队为数之众,在外国史料中多有印证。《马可·波罗游记》中几处写道:元大都外城常有“无数商人”、“大量商人”来往止息,“建有许多旅馆和招待骆驼商队的大客栈,……旅客按不同的人种,分别下榻在指定的彼此隔离的旅馆”。既为不同人种,无疑为外国客商。《通商指南》也指出,“……汗八里都城商务最盛。各国商贾辐辏于此,百货云集”。
在蒙元时期丝路畅通、欧亚大陆各种层次的经济交流駸駸兴旺之际,作为东西方国际贸易枢纽或与国际贸易有密切关系的地区性,民族性商品市场和物资集散地的一批贸易中心相应形成和发展。
元代中外史籍几乎都记述了元大都作为东方国际贸易中心的无可争议的地位。这里“各国商贾辐辏,百货云集”。《马可·波罗游记》曾以一章的篇幅介绍元大都国际贸易的盛况:“凡世界上最为珍奇宝贵的东西,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这里出售的商品数量,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多”。元朝中国境内丝路重要商镇还有可失哈耳(喀什噶尔),这里的纺织品“由国内的商人运销世界各地”。
河西走廊的肃州,这里附近“山上出产的一种质量非常好的大黄。别处的商人都来这里采购,然后行销世界各地”。另外还有别失八里、哈喇火州等。
元代丝绸之路的交往目的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多是以宗教、文化交流为使命,而不再是以商人为主导,从侧面反映了丝绸之路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