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3年,襄樊失守,长江防线彻底崩溃,南宋此时已经处在风雨飘摇的最后时刻。次年,蒙古大军长驱直入,攻占常州,屠尽全城。此时,宋度宗忧郁致死,宋恭宗继位,太后下诏要求全国各地组织军队入临安城勤王。
文天祥毁家纾难,招募一万多壮勇准备北上。但是由于南宋丞相陈宜中专权误国,导致文天祥军队无法进京,被调任平江府,全体军民抗元的大好格局被败坏。1276年,元朝大将伯颜率军兵临临安城下,威逼南宋朝廷投降。此时城内无可用之兵,城外无救援之师,左右丞相已经外逃地方,仅有文天祥所带部队赶来增援。南宋朝廷已经失去了战斗的勇气,遂加封文天祥为丞相,要求文天祥去元营谈判投降事宜。文天祥满含悲愤,作为使者来到元营,见到统帅伯颜后,痛陈利害,大骂蒙元朝廷背信弃义,挑起战争,最终言到:“吾南朝状元宰相,但欠一死报国,刀具鼎镬,非所惧也”。表现了铮铮铁骨和不屈的气节。伯颜大为震惊,没想到南朝还有如此人物,打算带领已经投降的南宋帝后等人回北方,招揽文天祥为元朝丞相,为大元所用,被文天祥断然拒绝。文天祥被伯颜裹挟北归。
行至半路,在友人的帮助下,文天祥逃离出来,来到两淮组织军对继续反元,匡扶南宋。此时,丞相陆秀夫、张世杰已经另立幼帝,并在海上设置行营,作为统领机构,形成了陆地文天祥,海滨陆秀夫的双重抗元格局。此时,南宋两淮多有兵将,但是矛盾重重,文天祥的到来暂时缓解了局势,但是并未彻底解决矛盾。最终文天祥的军队被元朝大军各个击破,文天祥再次被俘。
文天祥被带到元朝大军张弘范的驻地。此时灭掉文天祥军队的张弘范正打算招降张世杰,因而要求文天祥给张世杰写劝降信。文天祥就此提笔写下了千古名篇《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明心志。张弘范一看劝降不可得,下令进攻崖山,张世杰全军覆灭,陆秀夫背负宋幼帝跳海殉国。十万军民不愿意做亡国奴,相继跳海殉国,大海上横尸无边,南宋由此而亡,宋词再也无人会唱。
文天祥目睹崖山之败,南宋的灭亡,决心以死报国,在北去元大都的时候绝食八天而不死,后来因过了吉州,在家乡殉节的志向未能实现,遂重复进食。他不愿不明不白死去,他是司马迁太史慈之类的人,在乎的是功名垂千古,为后世师表。
来到元大都后,元朝先是给文天祥安排了锦衣玉食,拜人拜会劝降,以丞相之位相引诱,文天祥丝毫不动摇,惟求速死尔。元朝看文天祥志不可移,遂将其关进北兵马司的地牢中。在狱中,写下了千古名篇:《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以明心志,以张气节。
元世祖忽必烈一看文天祥誓死不屈,打算亲自劝说一次,看看能否让其为大元所用。文天祥布衣褴褛,见忽必烈背向而坐,忽必烈知其不可降,问道还有什么想要做的?文天祥答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忽必烈最终不忍,继续羁押。
1283年,忽必烈知劝降无望,终于决定杀文天祥。就义前,文天祥问南方在哪里?人们指出南方后,文天祥三拜后,对行刑人说:“吾事已毕,心无怍矣”,慷慨赴死。在其衣间发现绝笔书一封:“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南向百拜而死。其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由此可见,千古之下,能将儒学的忠义理念一以贯之、践行者,千古之下唯文丞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