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最原始的庙号只有四种,“太”(太祖汤、太宗太甲)、“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世祖盘庚、世宗且甲)、“中”(中宗且乙)。那么,古代庙号中的太祖和太宗是怎么定义的?两者又有何区别呢?
我国的庙号制度起源于商朝,不过真正发展完善开始于汉朝。所以刘邦应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庙号的人。《史记》记载,刘邦“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并谥号高皇帝。也就是说刘邦本来应该叫汉太祖,却被误传为汉高祖。后世历朝历代都沿用了汉朝的庙号系统。
几乎所有的开国皇帝庙号都为太祖或者高祖(其实庙号本无“高祖”这一个),例如,曹魏,曹操是太祖,曹丕是高祖;晋朝,司马懿是高祖,司马昭是太祖;隋朝杨忠是太祖,杨坚是高祖;五代之后,则没有“高祖”了,开国皇帝清一色是“太祖”,例如赵匡胤,朱元璋,努尔哈赤等都是“太祖”。
那么开国皇帝以外的皇帝呢?这些皇帝一般都为称宗。例如唐朝好皇帝唐太宗,宋朝的宋仁宗,明朝的明英宗等等,可以说中国历史中的绝大多数非开国皇帝,都是称宗的。那么,有没有例外呢?有,比如明成祖朱棣,清圣祖康熙。当然,这只是个例。那么“祖”和“宗”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开国皇帝都为“祖”,其他的则是“宗”?
这源于庙号系统的“规则设定”,《孔子家语》载“祖有功,宗有德”,进一步解释就是,开创为功,守成为德。这就是为什么开国皇帝一般都为祖了。而其他的一般为宗了。不过由于刘邦是刚开始实行庙号制度,人们还没有形成惯例,导致本来应该称为太祖的刘邦被称为了高祖。
由于这一错误,导致本来不属于庙号系统的“高祖”乱入。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汉以后,“高祖”和“太祖”几乎没什么区别了,开国皇帝们凭喜好,想用哪个就用哪个。而且通常开朝的前两个皇帝,一个用高祖,一个用太祖。直到宋辽后,才统一使用太祖,高祖这才退出历史舞台。“祖”算是一个高级的庙号,想混个“祖”当当的皇帝,那门槛可是相当高的。
不过,自然也有“不要脸”的。比如曹操的孙子曹睿庙号为烈祖,这个就有点水货嫌疑了。对于一些中兴的皇帝,又有不同,比如刘秀,他仍然属于汉朝,不能称太祖,不过由于他也有开创之功,于是称世祖。但是向开创南宋的赵构,由于实在没有开创之功,只能称宋高宗了。
当然,也有一些皇帝不是开国皇帝,但是也获得了祖的庙号。比如明成祖和清圣祖,清世祖。不过他们也有些“正当”的理由。朱棣本来是太宗,结果他的后代为了拔高自己的祖宗,说他靖难等同于开创之功,于是改为成祖,也是醉了。顺治的世祖怎么来的?因为他有入关之功,始有大统,似乎也说的通,那康熙呢?他儿子又有理由,康熙平三藩、除鳌拜,收台湾,名为守成,实同开创,这特么也可以!
总之,他们都成了祖,曹睿带了个坏头,祖有点烂大街了,要是照这么说,那唐太宗、柴荣等等好多皇帝都可以称祖了,都能数出一堆理由。当然,现如今庙号系统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了。因为新中国自然不可能有庙号系统,所以庙号已经彻底成为历史了。
综上所述,虽然秦朝废除了庙号制度,但是汉朝以后又沿袭了该制度,从此庙号制度得以被发展。不过正因为汉朝刘邦被封为高祖,所以导致原来的庙号制度被改变,以至于后来演变得越来越浮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