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武器装备主要靠自制和购买,制式杂乱。民国十四年(1925年),各部共有枪19.85万支。民国十三年(1924年),杨森占据成都,下令成都外东兵工厂加班造枪,实力扩大到13万人,枪约12万支,重机枪100多挺,驳壳枪4000多支,山炮数十门。
民国十九年(1930年),杨森军部驻防广安,从上海购回枪弹,运经重庆被刘湘截留。民国十四年(1925年)冬,刘湘由汉口购回子弹100万发;民国十六年(1927年),又买飞机兵船;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从国外购买快枪1.25万支,手提机枪100余挺,子弹1000余万发;民国十八年(1929年)初,再次大量购买枪弹和修理所、炼钢厂的机器设备;民国十九年(1930年),透过雅利洋行订购德国出厂5年的步枪子弹1200万发,无烟火药20吨,制造子弹头的钢盂40吨,后又通过重庆的英商安利英洋行购入英国路易式重机关枪3000挺、子弹1500万发。民国二十年(1931年),刘文辉用200万元从英、日等国购回武器和飞机,运经万县时被王陵基扣留。4月,国民政府随之拨付刘湘包括500万发子弹在内的大批枪械。
蒋介石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月,拨给川陕边“剿匪督办”田颂尧子弹100万发,先后三次给刘湘步枪万余支,子弹800万发,炮弹500发。
服装
川军服装由各军在防区内摊派服装费制发。民国十四年(1925年)12月,四川善后会议议定川军服装发放标准:士兵每年单军服3套、棉衣1套、外套每3兵1件,全省一年服装费254.74万元。由于防区各自为政,军费收入不等,服装配发换补亦不一样,失去防区则无以为补。
民国十八年(1929年)初,杨森在下川东战败,率部万余人驻渠县,军服破烂无力换补,《观察》杂志刊载杨森的兵士夜间要脱裤子睡觉,以防逃跑,随后以提倡民众穿短服为名发布告,并派兵持剪刀把守城门,见有着长衫者,强截其半,用来缝补士兵破烂军服。
历史意义
在长达20余年的军阀混战中,川军各部人数虽众,但纪律极差,战斗力极弱,被世人称之为烟枪和步枪并有的“双枪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数十万川军以贫弱之师和简陋的武器与装配着先进武器的日本侵略军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战斗,虽然牺牲惨重,但是川军将士视死如归,有着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故而在历次大会战中,战绩卓著,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成为人所称道的铁血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