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中国历史 > 三国历史 > 后世如何评价渭南之战?渭南之战的结果如何?

后世如何评价渭南之战?渭南之战的结果如何?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2
0

渭南之战,又称潼关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操击败了韩遂、马超等关中联军。是一场讲求深谋远虑,灵活用兵,以智取胜的精彩战役。下面渊源历史小课堂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当时关西诸侯在名义上归顺曹操,曹操欲借道讨伐汉中张鲁,于是,关西诸侯起兵造反,阻止曹军进兵,史称“韩遂、马超之乱”。双方在关中潼关、渭南等地发生大战,最后曹操用计取胜,压制关中。

评价

渭南之战,曹操自诩为"兵之变化,固非一道"而灵活用兵的成功战例,颇受当时与后世的关注。

在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进爵魏公时,汉献帝在诏书里褒奖曹操渭南之战的功绩时说:“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逞所欲,殄之渭南,献馘万计,遂定边境,抚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

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在《檄吴将校部曲文》中称及此战说:“近者关中诸将,复相合聚,续为叛乱,阻二华,据河渭,驱率羌胡,齐锋东向,气高志远,似若无敌。丞相秉钺鹰扬,顺风烈火,元戎启行,未鼓而破。伏尸千万,流血漂樐,此皆天下所共知也。”

曹魏文人缪袭曾作《平关中》,言曹公征马超,定关中也。曰:“平关中,路向潼。济浊水,立高墉。斗韩马,离群凶。选骁骑,纵两翼,虏崩溃,级万亿。”

晋朝文学家潘安在《西征赋》赞扬:“魏武赫以霆震,奉义辞以伐叛,彼虽众其焉用,故制胜于庙算。”

北魏时期镇远将军杨侃却认为:“昔魏武与韩遂、马超挟(潼)关为垒,胜负之理,久而无决。岂才雄相类,算略抗行,当以河山险阻,难用智力。”

唐朝诗人岑参在《东归晚次潼关怀古》夸赞:“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元朝史学家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中点评说:“曹操估关中而远征张鲁,伐虢取虞之计也。盖欲讨超、遂而无名、先张讨鲁之势以速其反,然后加兵耳。”并认为当时天下的兵马,以“关西之兵最为精强”,之所以被曹操打败,是因为“法制不一”的缘故。

结果

曹操在此战将关中数个拥兵自重的军团打败,令他们不能结合反抗,大大削弱了他们的势力。后来,曹操进一步收降杨秋,派夏侯渊镇守长安,与徐晃、张郃等平定韩遂,虽然马超仍然不断聚众起兵,但都被夏侯渊镇压下去,最后只有逃往汉中张鲁处为客将。而曹操也在建安十七年(212年)五月,将在京为官的马腾一家杀害。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后世如何评价渭南之战?渭南之战的结果如何?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