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中国历史 > 三国历史 > 曹操发“求才令”真得是为了求才吗?

曹操发“求才令”真得是为了求才吗?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5
0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是个乱世出英雄的时代,大名鼎鼎耳熟能详的除了刘备/诸葛亮就是曹操了,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曹操。

曹操在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二年下的三道“求才令”真的是为了求才吗?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东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曹孟德——曹操的诗歌《短歌行》

一种观点是“求才令”就是为了求才。唐长孺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提到:“这样一个统治政策和用人方针,曾经取得显著的效果,而且还延续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柳春新、黄惠贤的《释证》也指出曹操在建安后期发出的三道求才令,都是实际有内容的用人教令。建安二十二年令列举了五类人才,其中四类都是曹操实际选拔叙用的对象。建安后期选拔人才,也是在求才令的指导下进行的。

另外一种观点是:“求才令”不是为了求才,而是为了取刘汉皇位而代之,完成汉魏的嬗代。

1956年陈寅恪先生发表的《书世说新语文学类钟会撰四本论始毕条后》一文提到:“孟德三令,大旨以为有德者未必有才,有才者或负不仁不孝贪诈之污名,则是明白宣示士大夫自来所遵奉之金科玉律,已完全破产也。”由此,进一步断言:“夫曹孟德者,旷世之枭杰也。其在汉末,欲取刘氏之皇位而代之,则必先摧毁其劲敌士大夫阶级精神上之堡垒,即汉代传统之儒家思想,然后可以成功,故孟德三令,非仅一时求才之旨意,实标明其政策所在。”

卫广来先生在他的《求才令与汉魏嬗代》一文将曹操集团的形成大致分为四批。

第一批是兖州阶段的起家人物,以曹操本籍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亲族诸夏侯曹为主,包括荀彧、毛玠等等。这批人物为贾诩所谓“太祖旧臣”,多是武将。

第二批是豫州许都阶段骨干人物,这一阶段士大夫居多,以颍川士大夫为主体。

第三批是冀州邺都阶段的人物。《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注引《傅子》:“河北既平,太祖多辟青、冀、幽、并四州之士,渐臣使之,以为省事掾属,皆嘉之谋也。”

第四批是平荆州所录人物。曹操平荆州是在建安十三年,至此曹操的人才集团以大体完成。曹操在建安十五年颁布“求才令”,实际上并没有吸收到新人才。由此,卫广来先生进一步论证,“求才令”实际上是为了完成汉魏的嬗代。

曹操颁布的“唯才是举”令,首要目的是为了摧毁汉时的二十等爵制,改行《礼记·王制》所载周制:“王者之制爵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以便曹操封公建国,从而实现汉、魏之间的让贤。

曹操颁布的第一道“求才令”是在建安十五年。

从以上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曹操在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二年颁布的“求才令”不只是求才,而是暗含了深刻的政治目的。

果然,都说伴君如伴虎,可见君王的计谋是有多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曹操发“求才令”真得是为了求才吗?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