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中国历史 > 三国历史 > 汉末和三国时的官职与爵位

汉末和三国时的官职与爵位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7
0

  两汉时以官秩划分官员的等级。官秩为按照职位高低而发放的俸禄,从一万石(只有三公号称万石,其他最高的只有中两千石)到一百石不等;同样的石数还有中、真、比之分,中为满的意思,中两千石即实发两千石。中两千石的月俸是米七十二斛和钱九千,真两千石是米三十六斛和钱六千五,比两千石是米三十四斛和钱五千(引自《后汉书·百官志五》)。一般史书中石数之前未注明“中”和“比”,则为“真”,譬如刺史秩六百石,即刺史官秩为真六百石。

  两汉时并无官品一说,官品即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之类。至于三国时有无官品,我并不是十分确定,有些古书上的确提及了魏国有类似官品一说(此说最早见于《通典·魏官品》,《通典》是唐朝人所着),但正史《三国志》、《后汉书》、《晋书》之中都没有明确的记载,因此三国部分也不分官品。

  文官篇

  太傅:

  《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导,无常职。”荀绰晋百官表注曰:“汉太傅置掾属十人,御属一人,令史十二人。”

  上公即位在三公以上的公,西汉时太师、太傅、太保合为上公。掾属是掾吏和属吏的总称(《汉书音义》曰:“正曰掾,副曰属。”掾吏为正,属吏是副官,类似现在的正副局长。),是由主官自行选用的官吏;御属是由朝廷指派给主官的下属官吏,主管府中的文书;令史在掾属之下,是低级的办事官吏。

  东汉仅有太傅,而且不常置,只有新帝继位的时候,才设置太傅一职,太傅死去后,则不再选用人继任。《后汉书·百官志一》:“世祖(汉光武帝)以卓茂为太傅,薨,因省。其后每帝初即位,辄置太傅录尚书事,薨,辄省。”

  太傅负责教导天子,并没有特定的职务,通常都授予朝中威望极高的老臣。按汉光武帝时惯例,所有太傅都录尚书事。但实际上,东汉末年的太傅并没有实权。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汉末和三国时的官职与爵位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