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 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 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高祖刘邦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刘邦的生平简介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 不事生产。历任沛县泗水亭长、 沛公、汉王。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集合县中约3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 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后, 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 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 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 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高祖十二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公元前195去世,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毛泽东对刘邦的评价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长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约20公里的窑店镇三义村北。
长陵又名长山,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墓。刘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年),字季,沛县(今江苏沛县)人。秦末率沛县子弟三千抗秦,后称帝,建立西汉王朝,是中国第一位以布衣提三尺有天下的皇帝。
长陵的陵址选在咸阳原的最高点,即秦咸阳宫的旧址之上,远望就像是山峰兀立,气势雄伟。南与未央宫隔河相望,北倚九山,泾渭二水横贯陵区。在此可俯瞰长安胜景,自古以来就是关中著名的枢纽要地。1970年~1976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长陵进行了全面的勘查,发现了大量的实物遗存。
长陵是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的合葬陵墓,陵园遗址至今尚存。陵园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900米,西墙的正中发现了一座宽23米的城门遗址。西城墙的地面上至今还保留着一条长600米、宽6米、高3米的夯土遗迹。陵冢位于陵园的南部,高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相距约250米左右。高祖的陵冢呈长方形覆斗状,高32米。在陵园的西北角、西南角、东南角和沿南墙一带有六处大型的寝殿遗址。
长陵以东是陪葬墓区,绵延达15里。根据史书的记载,萧何、曹参、张耳、田蚡、周勃父子等功臣贵戚大都陪葬于此,唐代诗人唐彦谦有诗云:长陵高阙此安刘,祔葬累累尽列侯,这些累累连绵的坟冢,从某种角度再现了汉初文治武功的盛况。(国家文物局)
拜将坛位于古汉台西南约200米处。由南北分离的两座夯土台筑成。两台高各有三米余。面积与古汉台接近,是当年刘邦驻汉台拜韩信为汉大将军,举行隆重的授印仪式时所筑。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信少事项羽未被重用,逃归刘邦,又未重用,再逃至现留坝县内的樊河边,夜间水涨不能渡,被萧何追回。萧何说服了刘邦,择良日,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
韩信被拜为大将后,首先统帅三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取了关中;继而北征东进,逐鹿中原,百战百胜,从军事上辅佐刘邦成就了帝业,建立了西汉王朝。因此,拜将坛是汉王朝的发祥地,亦是不拘一格重用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的历史物证。
南台下西面屹立一尊高大的石碑,正面上刻汉大将韩信拜将坛八个大字,背面刻诗一首:辜负孤忠一片丹,未央宫月剑光寒。沛公帝业今何在,不及淮阴有将坛。足以看出对于刘邦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做法,人们是难以接受的。
南台下东边竖一高约2米的碑,是书法家舒同为拜将坛题字。碑背面刻有韩信登坛与刘邦的一段对话,摘自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传》。北台亭阁有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在汉中期间的题联:盖世勋名三杰并,登坛威望一军惊。正是这个拜将坛,把具有军事才能的韩信推到了楚汉相争这一军事大舞台,充分展示他的才能,叱咤疆场,所向披靡,助刘邦打下半壁江山。从某种意义说,拜将坛实际上是汉王朝的奠基台。
拜将坛始建于公元前206年,是汉高祖刘邦设坛拜韩信为大将的古遗址,也是刘邦在汉敬祭天地的圣地。
刘邦在汉中设坛拜将后,由韩信统帅三军,仅用了四年半时间,就辅佐刘邦统一全国,成就帝业,建立了西汉王朝。汉人、汉字、汉文化从此发祥。
在南北台之间,兵仙神帅碑传说是明代瑞王朱常浩祭拜韩信,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制立。
夜影神碑(无字碑),立于西侧,碑体经两千多年风雨剥蚀,形成了神秘的天然石刻图案,虽其貌不扬,却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十二年初,汉高祖卧榻思信,为慰忠魂,钦赐地方上贡朝廷的红色发光宝石一方。萧何奉旨树此碑,碍于吕后权威,未刻碑文,仅将碑石置立拜将坛。初立时,碑身夜间发光现影(碑石含多种矿物质),传韩信魂灵附其碑,消灾驱些邪灵验,故来此祭拜的人很多。
汉代巨型贔屃,造型粗犷,神态逼真,乃刘邦修筑拜将坛时的奠基碑座。碑身虽轶失,但千年石龟安然横卧,守护着将坛。
安放于拜将坛的世纪大钟,重达11吨,铸于公元2000年,是我国西北最大的铜钟,气势壮观,其声宏亮。
拜将坛内,翠竹苍柏,四季常青。阅兵场内有:汉大将韩信拜将坛。与《登坛对》两通高大的碑石遥相呼应。立于西侧的汉大将韩信石碑,是民国32年(1943)汉中城防司令祝昭周所立,背面刻诗一首:辜负孤忠一片丹,未央宫月剑光寒。沛公帝业今何在,不及淮阴有将坛。沿石阶而上南台,是刘邦设坛拜将的原址,当年坛高八丈,宏伟壮观。台中央是左手握剑、右手托印的大将韩信雕像,再现了当年登坛威望一军惊的风姿。北台为祭亭,周边红条石勒沿,由八根巨型石柱擎起,殿式屋顶,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造型别致,石柱上镌刻着历代名人的题联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