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奥纳多属于人类。他敏锐的观察力并非一种超能力。相反,这是他刻意练习的结果。这一点很重要,它意味着如果我们想拥有这样的能力,也可以努力带着好奇和专注去观察事物,向列奥纳多学习,而不只是望洋兴叹。”
敢于实验和犯错,哪怕这意味着短期内的利益受损。
《天使报喜》显示出二十多岁的列奥纳多正在不断进行各种试验,包括光线、透视,还有描绘人物反应的叙事方式。在试验过程中,他犯了一些错误。但是,即便是错误,也是因为勇于实践和创新,它们同样昭示了他的才华。
《天使报喜》让我们有机会看到另外一种可能性,如果列奥纳多没有埋头于对透视的观察和对光学的研究,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画家。不过,如果仔细查看,这幅画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糟糕。列奥纳多正在试验一种被称为“错觉表现法”的技巧:从正常的视角观看,画中的物像显得畸形;若从其他角度看,画中物像则重归正常。列奥纳多偶尔会在笔记本里练习这种技法。
在乌菲齐美术馆中,参观指南会提醒你向《天使报喜》右侧走几步再看看。这会有些帮助,但是作用有限。天使的手臂看起来没那么怪异了,花园墙的开口角度也没有那么奇怪了。如果你蹲下,从稍低的视角观看,效果也会好一点儿。
列奥纳多想让从右侧进入教堂的人看到最好的效果。他也在鼓励我们从右侧观看,这样就可以从马利亚的角度看到天使报喜的动作。这些努力离成功仅一步之遥。他的透视技巧虽初露锋芒,但仍需改进完善。
《博士来拜》:列奥纳多为此准备了多张草图,先是用铁笔画,然后再用羽毛笔和墨水进一步完善。在这些草图中,他在人物身上探索了各种不同的手势、身体扭转方式和表情,希望情绪能够在画面中像涟漪一样扩散开去。
即使是那些他已经完成或几乎完成的委托创作,比如《吉内薇拉·德·本奇》和《蒙娜丽莎》,他也从来没有交给过委托人。列奥纳多对自己喜欢的作品紧抓不放,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只要有了新想法,马上就会再修改。
他就是如此对待《圣杰罗姆》的,而且他可能也想对《博士来拜》如法炮制,所以他只是把这幅画交给吉内薇拉的哥哥代为保管,而从未打算卖掉或送人。他从不想放手。
这就是为什么当他去世的时候,一些杰作仍在他的床边。这虽然让今天的我们有些沮丧,但是列奥纳多不愿宣布一幅作品完成并放手与人,其中也有深刻和富有启发性的一面:因为他知道自己总可以再学到一些新东西,掌握一些新技巧,或者被新的灵感击中——他是对的。
所以,列奥纳多决定不完成一些作品,可能另有原因。没有上色的《博士来拜》和伯林顿府草图都有一种未完成的完美。对大多数人来说,“未完成的完美”可能是自相矛盾的说法,但是有时用来形容列奥纳多则显得非常贴切。除了其他方面的成就,他也是“未竟之美”的大师。韦斯普奇说得没错,列奥纳多在这方面堪称另一位阿佩莱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