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是清朝末年的实际掌权者,她把持晚清朝政40余年,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她在政期间,割地赔款,签订了一系列屈辱的条约。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她一介女流之辈,为何没人推翻她,而且还有许多七尺男儿在她的石榴裙下顶礼膜拜,甘当她的走狗和鹰犬,被她玩弄于股掌之中。
从恭亲王到曾国藩、左宗棠再到张之洞、李鸿章,没有一个人能动摇她的统治、挑战她的权威,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首先不能不说慈禧是个玩弄权术的高手,一个精通厚黑学的大师;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慈禧的权力合法性。
旧中国没有选举,权力是世袭的。谁打下的江山就是谁家的,那是人家的私有财产,别人不能染指。因此满清的江山满清坐,这是天经地义的。在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心中,爱新觉罗氏是中国合法的家长,外人染指都是大逆不道的;虽然古人有"天下非一人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但不是非常时期,这个合法性是毋庸置疑的。任何一个挑战者。想觊觎大清江山者,不能不在心里反复掂量。而咸丰去世时,慈禧是皇太后,咸丰之后两宫结果了肃顺顾命八大臣,此后的皇帝都是慈禧的至亲,太后就是皇帝的代表,所以她就是正统就是大清合法的执政者。
二、慈禧的母性。
慈禧作为一个女人当政有着很多短板,比如威严不够,狠毒不够,魄力不够。但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慈禧有着女人的优势那就是母性,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女人智商低、马虎、好糊弄。女人办事不那么咄咄逼人,不那么绝情。
凡此种种这种缺点都让那些满汉大臣感到受用,产生了依恋。这就像我们上学时候一样,一个严厉的女班主任怎么也比一个严厉的男性班主任要好得多。如果跟康熙、顺治那些雄才大略的雄性皇帝相比,大臣们还是跟喜欢跟慈禧这样的"女皇"共事。慈禧在好多大事上都比较模糊,看透不说透。在处理有些事上不那么非黑即白,不那么咄咄逼人,也让大家愿意维护她的权威,赞同她的统治,无形中团结在了她的周围。
比如。同治八年,慈禧跟前的红人安德海奉命去江南采办服饰,到了山东地方,被巡抚丁宝桢借故处决,这要是换了任何一个皇帝,丁宝桢都不敢这样办。换了任何一个老板都不会放过丁宝桢,但此事硬是不了了之。
还有震惊朝野的刺马案,朝廷命官被杀,谁都知道湘军脱不了干系,可慈禧竟然把曾国藩调去查办此案,将凶手立即处决、草草结案。你说她好糊弄也好,说她外柔内刚也好、说她手段高明也好,反正是大家认可、喜欢这样的老板。
三、大臣的奴性和理性。
一个政权受到挑战被颠覆,同时要具备两个条件,那就是首先大臣非常务实,不信孔夫子那套三纲五常和君臣伦理道德教条;如赵匡胤之流。
第二是大臣智商不行,身边有没有理智的人。就好比是酒驾、醉驾司机,不仅不择手段、而且不权衡利弊,不计成败,无知无畏。这样的谋大事者不管有几分胜算都敢去干,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拉下拉不下不管,只管去拉;如吴三桂之流。
可是无论是左宗棠、曾国藩还是张之洞都不属于那两种人。尤其是曾国藩在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后,湘军的战斗力天下无敌,大清江山也风雨飘摇,只要作为汉人曾国藩振臂一呼,就会天下响应;虽然不一定一统江山,至少也能占据半壁江山,给满清的统治以致命一击。当时曾国藩身边的将士也蠢蠢欲动,有用力曾国藩造反的意思。
但曾国藩深受儒家教育,奴性太足,不想做乱臣贼子。除此之外,曾国藩为人沉稳、老道,没有绝对的胜算不会轻举妄动、孤注一掷。因为造反是一场豪赌,一旦失手满盘皆输,不仅身败名裂还要诛灭九族。所以,最具备动摇大清江山、动摇慈禧权威的曾国藩选择了当一个忠臣。
权倾朝野、如日中天的曾国藩都不敢,满清文武大臣的资历和才干没有一个能跟他相比的,他们就更不敢跟慈禧叫板了。除非出来个缺心眼的、不计后果的家伙,但慈禧幸运,这样的大臣硬是没有出现一个,所以慈禧的统治就固若金汤、无人挑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