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历史人物 > 中国人物 > 为什么说王振是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

为什么说王振是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明朝历12世16帝,国祚276年,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朝代。而且16位皇帝也皆是个性鲜明之人,可以说每位皇帝在“皇帝”这个职业之外的表现,是相当的有个性,不同于有些朝代皇帝给人一种千篇一律的印象,使人看到了以往高高在上皇帝的另一面。

而在这16位皇帝之中,明英宗朱祁镇可谓是一个相当矛盾而具有传奇色彩的人,他的矛盾在于他这一生有两大污点是抹不掉的。

一是冤杀了对明朝有着再造之恩,力挽狂澜抵御瓦剌军队保卫北京,使明朝没有南迁提前成为南明的大功臣于谦。二是重用太监王振,使王振成为明朝太监专权第一人,并且在王振的怂恿之下御驾亲征,又放手让王振胡乱指挥,结果酿成了土木堡之变,使明朝差点成为短命王朝。

但明英宗在这两大污点之外,也做出了颇有人性的决定。那便是在临终的时候,对太子朱见深交代道废除残酷的宫妃殉葬制,并且不允许后世再有这样的事情,这一举动可以说是相当宅心仁厚。

而且早在复辟的当年,明英宗还释放了被幽禁多年的建文帝朱允炆儿子之“建庶人”朱文圭,并且给其恩惠是“听居凤阳,婚娶入使自便。与阍者二十人,婢妾十余人给使令”。

所以说明英宗是一个相当矛盾的人,他有着身为古代帝王无情的一面,比如说出于政治目的,冤杀功臣于谦。有着帝王昏聩的一面,比如说重用太监王振。但也有着宅心仁厚的一面,比如说废除殉葬制和释放建庶人。

而明英宗的传奇色彩在于,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被瓦剌也先俘虏,在中国历史上被北方游牧民族俘虏的皇帝基本上下场很惨,比如说宋朝的徽钦二帝,但明英宗虽然被俘虏以后处境也不好,但不至于被折磨至死,而且还因为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后来在瓦剌的待遇还可以。

在被俘一年以后明英宗被迎回国,虽然回去以后明英宗被架空,身为太上皇被软禁一般的在南宫居住了七年。但七年之后一场夺门之变是顺利复辟,再度君临天下,并且改元“天顺”,成为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拥有两个年号的皇帝。

可以说明英宗这一生是传奇的一生,这份惊心动魄的经历,比之那些开国皇帝都有的一拼。

那么今天宋安之来说说与明英宗命运息息相关的一个人,那便是太监王振,身为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虽然在这场大变之中身亡,那么明英宗复辟以后,是如何评价定义王振的呢?

其实说起来也是很讽刺,明英宗在复辟以后,不认为王振有错,反而将王振定义为正面人物,并且是赐祭和立祠,简直是讽刺至极。

可以说太监王振虽然因土木堡之变而遗臭万年,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最终还是赢了,因为他的学生明英宗并没有认为他有罪,反而对其念念不忘,以老师角度来说,王振是真的很成功。

下面我们先来说说王振是怎么死的,根据《明史纪事本末》来看,王振是被护卫将军樊忠一锤子锤死的,可谓是大快人心,这也是现在的流行说法。

但还有一种说法,根据《本传》记载来看王振是死于乱军之中。

当然不管怎么说,王振是确确实实在土木堡之变这场惊天大变中死去,并且是这场大变的罪魁祸首。

但明英宗复辟以后,认为王振是无罪,而且还有功。

根据《明史》记载,明英宗在复辟当年的十月,就“赐王振祭葬,立祠曰:「旌忠」”。

而在《纲目三编》中的记载则是更为详细,当明英宗为王振赐祭立祠的时候,有人反对,认为是王振是“为敌用者”。

明英宗是大怒,说道:“振死难朕所亲见”。意思是自己亲自作证王振是清白的,还将说这些话的人贬官。

明英宗对王振是追念不已,后又复其官,刻香木为振形,招魂以葬。建祠祀,赐额曰“旌忠”。

也就是说明英宗不只认为王振无罪,还将其官复原职,又是赐祭又是立祠的,简直是对其太念念不忘太好了。

由此可见王振这个明代太监专权第一人,虽然因为土木堡之变而遗臭万年,太监生涯是失败至极。但他的教师生涯还是很不错的,身为明英宗的启蒙老师,能让学生如此信任惦记他,真是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而明英宗为什么这样做呢,也许是因为他心底的那份仁厚,认为自己的老师不是那般罪大恶极之人。

亦是说明他并非糊涂之人,知道王振虽然是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但如果不是自己纵容王振,不是自己糊涂,怎么可能酿出如此大祸呢。所以归根结底真正的原因在于他这个皇帝不负责任,王振的责任虽大,但明英宗的责任亦不小,所以明英宗也清楚王振多少有些替他担负所有罪名的意思,所以对其是念念不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为什么说王振是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