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生于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爱国将领。近二十年来,在不同的场合,很多专家和学者都会和我们探讨同样一个问题,即:百年前的少帅张学良在那个时候,中国没有一家戒毒所(医院),当初的医疗条件那么差,连抗生素都很紧缺。那么,他是怎样成功戒毒的?是哪个医生帮助他成功戒毒的?张学良成功戒毒背后的力量是什么?
1933年3月,刚刚扛着“热河惨败”耻辱“下野”的张学良,又在上海疗养院的治疗室里,经历了他人生里又一场残酷的考验:戒烟(鸦片烟)。这场考验有多艰巨?在之前的七年里,鸦片就是张学良最贴身的“朋友”,一开始还是烟枪不离手,后来就变成每天打吗啡针。哪怕掌舵了奉系大权后,也经常是他在批阅着公文,医生在他背上注射着吗啡。
以张学良的美国好友端纳的原话说,由于吸毒过深,二十七岁(1928年)时的张学良,就已经“十分瘦弱,不时痉挛般地颤抖……”二十七岁时尚且如此,三十二岁那年决心戒烟时,张学良显然中毒更深。
这次戒烟的方式也是更酷烈:先当着全家人的面,把枪放在枕头下,表示谁再给他大烟抽,他就“马上拿枪打死他”。然后表完决心的张学良,就被捆在治疗室的病床上,先接受注射特效药物,全身因此起泡后,医生再从泡中抽出液体,又注射在他身上,同时抽出体内腐血,清理血管。
这个过程,想想就知道有多痛苦。经历煎熬的张学良,也疼得衣服全撕烂,胳膊都被自己咬青。毒瘾最煎熬的时刻,张学良甚至把病床上的绳子全挣断,整个人横躺到了地板上,“满头全是血”。但即使这样,他依然拒绝医生给他打安眠针,誓要用自己的毅力挺过去。如此煎熬,就这样持续了七天七夜,张学良终于脱胎换骨,戒毒成功。
如此炼狱般的经历,也叫当时的张学良颇为得意,还亲笔写了“陋习好改志为坚”的条幅自勉。甚至几十年后,风烛残年的张学良忆起这段往事,依然无比自豪:“我跟你说,一个人哪,不是我吹,能把烟戒了,这人就了不得。”参考中外无数桩戒毒失败的例子,确实,这就是他人生里一次意志如钢的英雄时刻。可这“了不得”的“英雄时刻”背后,细思却极恐:彼时民国军政界的重量级人物,奉系集团的掌舵人,风度翩翩的少帅,堂堂“民国四公子”之一,竟然是个“瘾君子”?
以张学良自己的解释说,他上了鸦片的“贼船”,是因为1926年时一次作战时发火,事后他“通夜抽鸦片解烦恼”,从此就染上毒瘾了。后来大帅府的马医官又出馊主意,说可以打针戒毒,这下烟枪是扔了,改打毒品针了。“九一八事变”后,压力山大的张学良,毒品针也越打越多,以至于三十出头,却是“一幅老弱之态”。连北平的报纸都发出嘲笑:“东北的年轻领袖(张学良)如此懦弱,不思奋起,是由于他糜烂的生活。”
虽然如此,但对“戒烟”这个事,张学良起初决心并不坚定。热河兵败后,端纳曾劝他“做一名真正的大丈夫”,张学良当时却还不以为然。但好友宋子文的一声怒喝,却终于叫张学良猛醒:“这不仅关系到你个人的身体健康,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体面观瞻啊”——堂堂“少帅”,每天吗啡针不离手,你叫国家脸往哪搁?也就是这番怒吼,支撑了张学良戒烟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