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历史人物 > 中国人物 > 翰林风月三千首写的是谁

翰林风月三千首写的是谁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欧阳修在北宋,那是个牛皮哄哄的存在。从大隋朝开设科举取士制度,一直都大清历时1300多年。但是,真正通过考试选拔到人才的,没有能跟欧阳修命题的那场高考相提并论的。那场高考中录取的考生中,苏轼、苏辙、曾巩被后世公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三,这还不算,后来当到宰相的,就有9人。

欧阳修除了这种考试选拔人才外,还特别喜欢推荐人才。没参加考试的,中举后没被重用的,只要有才,都不遗余力地推荐。

比如苏轼苏辙的老爸苏洵,多次参加高考都落第了。后来带两个儿子参加考试,自己不好意思参加。欧阳修一样力荐他。所以,欧阳修有“天下第一伯乐”之称。

那么,欧阳修最看重的人是谁呢?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都认为是苏轼。确实,欧阳修很看重苏轼,说苏轼出道,自己就得靠边站了,二十年后就“无人知晓老夫”了,这评价确实够高。

但请注意,欧阳修评价苏轼,只是跟自己比,是苏轼超过自己。这种谦逊的品格令人赞叹,但并不能说明欧阳修最看重的人就是苏轼。

而实际上,欧阳修对另外一个年轻人更为看重。此人被欧阳修小了14岁,比苏轼大15岁,24岁中进士,写得一手锦绣文章,志向远大。几乎不写北宋以苏轼为代表的词,只是偶尔为之,因为他看不上些。

此人就是后来影响了北宋国运的大改革家王安石。王安石中进士后,很快他的才名就传播开来了。欧阳修特别想跟他见面,因为他太爱才了。可是,机缘不巧,一直都没见上。

这中间,主要是因为王安石总是辞官不就,简直是辞官成瘾了。所以,早就该见到就是没见到。当然,王安石不是喜欢辞职,而是那些职务都不符合他的胃口,他要的是要有实权,可以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而皇帝给他的都是世俗看重的,而他根本看不上的。

比如,皇帝让他做既要秘书,记录皇帝起居,还管起草诏书,他根本就不干,七次辞职,都躲进了厕所里了。这实在够坚决的了。

后来,欧阳修终于见到王安石了。而实际上,王安石也特别想见到欧阳修,对欧阳修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了,以至于有了几分崇拜。

这次,是因为王安石又一次辞官不久,欧阳修觉得他总是这样辞职不太好,就写了封信,劝他先干着再说。文坛领袖说话了,这面子要给的,于是王安石就上任了。

出于礼貌,王安石当然得去拜访欧阳修,表示一下感谢之情。于是就去了,见了面,二人是惺惺相惜,互相吹捧。当然,两人都有让人吹捧的干货。不像我们现在的一些人,没有干货还总想让吹捧,那就不对了。

见了王安石,欧阳修就写了一首诗送给他,这首诗是这样写的: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拂旧弦。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罇酒曷留连?——欧阳修《赠王介甫》

翰林者谁,李白也。李白曾经待招翰林,后来人都称之为李翰林。有时候直接省略“李”字,翰林就是李白。李白是什么?李白就是大才的代名词啊。

夸李白的?当然不是,夸王安石呢,说王安石跟李白一样才高八斗,诗文三千首,三千者,谓之多也。这句侧重于诗,下面一句“吏部文章二百年”,侧重于文。吏部者谁?韩愈也。

韩愈,名列唐宋八大家这首,欧阳修可是一直以韩愈为榜样的。现在把王安石比作韩愈,二百年,影响的时间之长。

就在两句,比对苏轼的评价不知要高出多少了。评价苏轼,只跟欧阳修自己比。评价王安石,跟李白跟韩愈比,那档次就大大不同了。

当然,作为后人看来,欧阳修也不比李白韩愈差多少,但作为当事人,那可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不过,欧阳修不愧是文坛领袖,对自己也不妄自菲薄。他说,我老了,但雄心尚在,只是我之后,也就没人能跟你一比高低了。

前面这四句,主要是写文学才华。后面四句,又写了为人之道,也是极力赞誉王安石的人品,当然也顺便自夸了不少。他说,现在很多官员不思进取贪图享乐,只有我和你不与世浮沉,忧国忧民。早就听说你的大名,今天好不容易见着了,那我们就举起酒杯,谈理想谈文学谈做人谈为官谈……什么都谈吧!

就这一首诗,就看出欧阳修对王安石的看重了。但即使是欧阳修这样的人,也跟不上王安石的思路,后来还是跑到王安石的对立面去了。这当然是后话,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这个规律,自古以来就是真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翰林风月三千首写的是谁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