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腰带,是职业拳击组织对于某一级别冠军的奖赏,得到“金腰带”就意味着成为了“拳王”。一般而言,“金腰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档次,即“世界金腰带”、“国际金腰带”和“洲际金腰带”。
在职业拳击领域,最大的世界拳击组织一共有四个,分别是WBC、WBO、WBA、IBF,这四个拳击组织都拥有自己的认证体系,在各个级别都拥有自己的“金腰带”拳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拳王”,拳手可以选择参加这四个组织的任何一个进行比赛获取该组织排名,并通过比赛获得该组织所设立的“金腰带”头衔。
获得
职业拳击的“金腰带”大致分为“世界金腰带”、“国际金腰带”和“洲际金腰带”三大类。严格说来,“世界金腰带”、“国际金腰带”、“洲际金腰带”这三个头衔之间只有等级区分,而没有严格的递进关系。也就是说,一个拳手拿到“国际金腰带”和“洲际金腰带”之后,并没有自然获得挑战“世界金腰带”的权利,而要挑战“世界金腰带”也没有必要一定要先获得“国际金腰带”和“洲际金腰带”。
一般而言,“国际金腰带”和“洲际金腰带”的争夺相对没有那么激烈,只要拳手推广人运作得当,理论上,任何职业拳手都可以向这两个头衔发起冲击,但这并意味着这两条“金腰带”的含金量就不高,毕竟获得或者卫冕这两条金腰带都会使拳手的排名有大幅的提升,从而更早进入“世界金腰带”挑战者序列。
根据职业拳击的规则,排名是职业拳手向最高档次头衔——“世界金腰带”发起挑战的基础。要挑战“世界金腰带”,职业拳手要先使自己的排名进入各自组织的世界前15。
四大拳击组织都有自己的排名系统,这些排名系统不尽相同,有各自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比赛越多,比赛的质量越高,碰到的对手越强,无论输赢都对拳手排名的提升越有利。
举个简单的例子,邹市明在自己前四场职业比赛中获得全胜,但是这些比赛的对手排名很低,比赛的级别不高,即便获得全胜,也不会给他带来大幅的排名提升。而他的第五场比赛由于是“国际金腰带”的争夺战,对手拥有23胜(13KO)3负(2次被KO)1平的战绩,在WBO排名委员会眼中,这样的比赛是具有价值的,因此,虽然WBO新一期的排名还没有公布,但外界普遍认为,邹市明在赢得这场比赛之后,在WBO112磅的级别排名将会提升至前15名。
显而易见,“国际金腰带”和“洲际金腰带”这两种头衔由于级别高于其他普通的排位赛,交战双方的实力都不弱,因此,他们对于拳手提升排名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四大拳击组织也能从这些头衔的争夺战中收获认证费,这也是职业拳击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般而言,一名职业拳手进入到世界前15之后,便自动获得了“世界金腰带”头衔的交涉权,也就是向本级别“世界金腰带”拥有者挑战的权利。需要说明的是,“世界金腰带”的拥有者并不在这15人排名之列。
争夺“世界金腰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向现役的“世界金腰带”拥有者发起挑战。当挑战者的推广人与被挑战者的推广人就出场费等细节达成一致后,比赛就可以上报拳击组织进行操作。
另一种是争夺空缺的“世界金腰带”。一个级别的“世界金腰带”拥有者如果自动放弃“世界金腰带”或者被组织剥脱“世界金腰带”头衔,都会造成该级别“世界金腰带”头衔空缺,这个空缺的名额可以由拳击组织在世界排名前15的拳手中指定两名拳手争夺,排名越高的拳手拥有的优先权等级越高。
一名拳手在拿到“世界金腰带”之后,就面临着“卫冕”,也就是接受排名前十五的拳手的挑战。一般而言,“世界金腰带”拥有者需要每三个月进行一场卫冕战,不过,出于拳手推广人经济实力差异的考虑,这个期限会有一定程度的放宽,但最长不会超过一个月。拳手在拿到“世界金腰带”之后可以获得两次自由卫冕的机会,也就是可以在前15的拳手中自由选择对手进行卫冕战,6个月内将会被安排一次强制卫冕,也就是由组织指定的排名靠前的拳手对现役“世界金腰带”拳手发起挑战。
关于“卫冕”和“强制卫冕”也存在例外,比如熊朝忠去年在马关的卫冕战,对手泰国拳手罗克拉克在原定对手无法正常来华的情况下替补,而罗克拉克已经在WBC两年没有排名,WBC为了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为了照顾到央视的转播,最终通过执委会投票的方式通过了罗克拉克的挑战权。
另外,关于“世界金腰带”拥有者的比赛还有一种比较极端的特例,那就是“世界金腰带”拥有者在“自由卫冕”和“强制卫冕”之外,还可以自由安排一些“调整战”,这样的“调整战”不涉及“世界金腰带”头衔的争夺,对手可以不受排名限制,比赛回合数也不受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下,“世界金腰带”拥有者如果输掉比赛,他的“世界金腰带”头衔将被剥夺,不过这个头衔也不会颁给他的对手,而是会造成这个级别“世界金腰带”头衔的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