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文化是不同时期发生在亚、非、欧三大洲间的地中海沿岸周围国家和地区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民族构成、宗教文字、建筑艺术等各种文化现象和古文化形态的总称。
中国西汉地理学家张骞于公元前139~前126年出使西域,对发现地中海文化起了极重要作用。他带去中国的桃、杏、梅、丝绸、蚕种等栽培生产技术,又从地中海带回苜蓿、小麦、葡萄等物产,大大加强和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和联系。地中海文化是历史演替而成的复合体,由爱琴文化、希腊文化、蛮人文化、罗马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等各种地区性文化构成。
最早的爱琴文化以克利特岛为中心和接受亚非两洲的青铜文化为特征,建筑、文字、艺术等文化形式主要模拟埃及。这一文化在公元11~14世纪为印欧游牧农业民族侵入希腊半岛而同化成为以城邦、集权与民主政治和使用铁器为文化特征的希腊文化。蛮人文化是罗马文化的前身,它在字母、建筑、法律、量衡制等方面对地中海文化形成有很大贡献。当罗马帝国趋近衰落时,其东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的波斯帝国开始成为高度文明的强国。后来波斯帝国为阿拉伯人所征服。但阿拉伯人除了穆罕默德创立的可兰经外并无其它特殊文化,故整个地中海地区仍采用被征服民族高度发展的文化形态 。
地中海是古代世界霸权的枢纽,其各文明之间发生相互的影响及对其他文明发生的更迭。
地中海沿岸的古埃及于公元前3000年产生了文明,尼罗河孕育了这一伟大的文明。尼罗河流域的西面是利比亚沙漠,东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亚沙漠和飞流直泻的大瀑布,北面是三角洲地区的没有港湾的海岸,这些自然屏障使它受到特别好的保护,不易遭到外族的侵犯。埃及人生活在这块安全的流域地区,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命运,无须应付闪米特人或印欧人不时地像洪水似的入侵,因而能使其种族本身从法老时期一直保持到今,埃及这种受到环境保护的生活不仅为种族的稳定,而且也为政治的稳定创造了条件。埃及没有因不时地外族入侵而引起的万花筒似的帝国更换。
相反,尼罗河就象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尼罗河平缓的河流使北上的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因而,埃及人拥有对可靠的交通运输极为宝贵的手段,它促进了整个流域地区在约公元前3100年时的统一。通过贸易,古埃及人向最初的文明-——两河流域的文明学到了很多东西,创造了以法老和金字塔为代表的独特文明。这个文明历经内乱和来自小亚细亚蛮族的入侵,几起几伏,其势力还一度扩展到两河流域,但是约公元前1100年以后,埃及先后被亚述帝国和波斯帝国所占领,文明失去了动力,古埃及人逐渐从历史上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