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历史文化 > 世界文化 > 智利的圈牛节是做什么的

智利的圈牛节是做什么的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智利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中保留着一个精彩的节目——围牛,智利人还为围牛专门设置了圈牛节,就在每年的10、11月份。

围牛就是骑马把牛围起来,这在牧区是常见的。牧区地广人稀,牲口分散,牧主为了把牲口赶回畜栏或把它们圈起来清点数目,都需要掌握围拢牲口的技术。作为娱乐活动的围牛的起源就是这样的生产实践。

围牛是在一个圆形的木围栏里进行的,在西班牙语中,这种木围栏称为“半月”。“半月”开两个门,一个进牛,一个出牛。进牛的小门通往“半月”内侧的一个小围栏。在“半月”的两内侧各有一块10米长的挡板,专供围牛用。挡板上包有棉花等软物,防止围牛时将牲口弄伤。

参加围牛的骑手两人为一组,因为一对骑手才能把牛围住。参加比赛的骑手的数目没有明文规定,可以根据比赛的情况协商确定。竞赛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以不分组。每次比赛一律进行三轮。每轮比赛中,每对骑手有围两头牛的机会,每头牛只准围三次。以裁判台为标准,先在左挡板上围,然后右挡板,最后再左挡板。围牛的时间没有限制,但只要在挡板前做了围牛的动作就算一围。

围牛的记分法比较简单。根据马匹的前肢挤住牛的部位计算分数。挤住牛的后脑部没有分数;挤住牛的肩胛部,得2分;挤住牛的中部(腰和肚子),得3分;挤住牛的后股,得最高分4分;挤住牛的后腿,扣1分;如果没有在挡板上将牛挤住,反而让它跑掉,要扣2分。最后根据围两头牛共6次的积分决定胜负。裁判台设在“半月”的正上方可综观全局,裁判只有一人。在比赛中,每围一次裁判就及时宣布得分情况。裁判是有权威的,即使判错也不能提出抗议。

要取得比赛的好成绩,在赛前骑手们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选马,二是装束。一般骑手都是头戴白色的小草帽,帽边沾浆烫平。身披鲜艳的“宠乔”(拉美民间的一种毛织斗篷,长方形,无袖)。比赛用的“宠乔”的颜色都由竞赛委员会统一规定。脚穿黑色马靴,配上金光闪闪的马刺。在比赛时,只看见马匹飞驰,“宠乔”起舞,有声有势,威风凛凛。这样的装束大大地增加了围牛的民族色彩和竞赛的气氛。

要把牛准确地围在挡板上是极为不容易的。俗语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加上牛已被转得晕头转向,顿时“牛性”大发,在“半月”里狂奔乱窜。骑手们策马咬住牛犊,逼它顺着“半月”的墙壁奔跑。当牛犊跑到挡板距离之内时,前面的骑手赶上前去,用马的前肢把牛紧紧地顶在挡板上,使它不得动弹。后面的骑手要紧守牛的后方,防止牛犊受到前面骑手的阻击而突然回头逃脱。

好的骑手能够同马匹组成一个完整的作战整体。而拙劣的骑手,在“半月”中往往大出洋相。马匹总是不听主人的指挥,让它往前,它要往后。有时主人性急,逼马太甚,马匹反而“揭竿而起”——咆哮站立起来把主人掀翻在地。

另外,在围牛时总有一个民族乐队在旁边奏乐助兴。当比赛紧张时,乐队往往奏起激越的进行曲,像阵阵军号催动着骑手们勇往直前,而赛间休息时,乐队又奏起悠扬的轻音乐,把人们的想象带到那一望无垠、鲜花盛开的草原。

智利人都喜欢围牛,每逢大的节日都要举行这种活动。外国的来访者到智利也都要争取看看围牛,甚至有人说:“不看围牛就不算真正了解智利”。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智利的圈牛节是做什么的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