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历史文化 > 历史百科 > 滴血认亲—解密中国古代的验血秘术

滴血认亲—解密中国古代的验血秘术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8
0

     近来,关于血型话题又多了起来,如在日本,相亲求职招聘升迁,都要看血型。血型在日本如同中国人事档案里的姓别籍贯一样,是基本资料之一。A/B/AB/O四种类型,在现代被发现和确定,不过百余年时间,但并不等古人不知道血型,而且重血型也不是日本人的习惯,中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血型的不同与遗传关系,甚至对血液的好坏都标准,用之于祭祀。 如在商代,商王祭祀重要的神灵时,往往会选择白牲取血,所谓白牲就是毛色纯白动物牺牲。用人牲的血献祭时,会选择“白人”,即皮肤白皙的人(也有学者认为是“白种人”)。

      在后来风俗中的“血祭地母”现象里,往往也会选择不同人的血来献祭。著名人类学家费雷泽在作品《金枝》一书中,便记录了这样的一个古代风俗:在欧洲的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中,祭祀地母神时便喜欢杀掉一名孕妇,取其血祭洒于地里,祈求大地丰产。同时,在古代有的地方还有用童牲血祭祀神灵的现象,这都是古人在血的认识上的反映。中国古人还很早知道血型的遗传关系,并运用之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难题。如过去民间常用的“滴血认亲”,可以看成是最原始的DNA检测法,而且有一定的准确xing。清代文人纪晓岚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卷11)便收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晋人有以资产托其弟而行商于外者,客中纳妇,生一子,越十余年,妇病卒,乃携子归。弟恐其索还资产也,诬其子抱养异姓,不得承父业,纠纷不决,竟鸣于官。官故愦愦,不牒其商所问其赝,而依古法滴血试,幸血相合,乃笞逐其弟。弟殊不信滴血事,自有一子,刺血验之果不合,遂执以上诉。谓县令所断不足据。乡人恶其贪媢,无人理。佥曰:其妇夙与其私昵,子非其子,血宜不合。众口分明,具有征验,卒证实奸状,拘妇所欢鞫之,亦俯首引伏,弟愧不自容,竟出妇逐子,窜身逃去,资产反尽归其兄,闻者快之。此故事后来被现代剧作家范紫东改编成秦腔《三滴血》,而广为流传。但情节有很大出入,滴血认亲引出了一桩冤情。

     “滴血认亲”手段,如果是在世的人之间认亲很好办,取各自的血合到一起便见反应;如果一死一生则较麻烦,往往要取死者的骨头,将之洗净,然后将生者的血滴入骨上,如血很快沁进骨质内,则会被认为是亲人,否则非然,这是“滴血认亲”派生出来的手段,又叫“血骨认亲”。

     鲁迅辑录的《会稽郡故书杂集》中录有《会稽先贤传》一文,此文是三国时谢伟平所作。谢伟平即谢承,吴国皇帝孙权宠妃谢夫人的弟弟。谢文中便记载了一起“陈业滴血认亲”的故事。陈业的兄长渡海殒命,同船死了五六十人,因为尸身腐烂无法辨认。陈业仰天痛哭,后想起了“吾闻亲者血气相通”的古话,便将自己的血滴到他认为是兄长的尸骨中。怪事发生了,血很快沁入骨内,据此兄尸遂得以辨认,其它遇难家属纷纷仿效。

 因为存在血缘关系者血液相溶的现象,并在实践中证明有一定的真实xing,所以,古代法官常会如纪晓岚文中提到的县官一样,采取“滴血认亲”,或“血骨认亲”的手段来断案。宋代有名的刑办官员——提刑官宋慈便常用这种方法,作为断案的辅助手段,屡屡有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滴血认亲—解密中国古代的验血秘术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