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历史文化 > 历史百科 > 中国历史上义庄与家族制度历史介绍

中国历史上义庄与家族制度历史介绍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5
0

搜狗截图22年09月25日1958_3.jpg

唐末五代,门阀士族遭到毁灭性打击,研究贵族血统的旧谱牒学随之衰落。宋代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再承认世袭官职田产的特权,随着社会秩序的恢复,士大夫意识到必须加强家族内聚力,以作为国家统治的补充。宋仁宗时欧阳修和苏洵首倡编写新族谱。范仲淹在苏州置良田十多顷,作为族产,称为“义庄”。范仲淹亲定规矩十三条,规定各房选一名子弟共同掌管,义庄所得租米按人口分给本族男女,族人嫁娶、丧葬、赴科举考试等都可得到一定资助。

以后范氏子孙又不断增补修改规章,使义庄得以延续扩大,到南宋理宗时,范氏义庄达三千多亩。两宋官员纷纷仿效,在各地建立了一些义庄,有的扩大为赈济本地穷苦百姓。与义田相类似的族产,还有义屋、义学、义冢等。新的家族制度陆续形成,其影响远及明清。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中国历史上义庄与家族制度历史介绍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