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中国,龙袍属于是最高规格的服饰。在清朝,只有皇帝、皇后、太后可以穿。跟其他服饰相比,龙袍有几个比较鲜明的特点。首先,它的黄色的。最早的中国龙袍,并不是只有黄色。只是到隋唐开始,才把黄色确立为皇家的专属。
清朝时,继承了这种文化,在龙袍上使用黄色,同样规定为皇家专属。不过,稍显不同的是,清朝在龙袍上选用的是明黄色。这是一种比较明快的颜色,很像太阳照在大地的颜色。
除了颜色以外,龙袍上会一些其他服饰不具备的特点。如十二章纹。这是过去中国的传统纹饰。
《清史稿》记载,“列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fǔ斧形)、黻(fú亚形)在衣,宗彝(虎﹑蜼(长尾猿猴))、藻、火、粉米在裳,间以五色云”。这是一种皇帝的专用纹饰,其他人禁止使用。
九条用金线织出来的龙。这九条龙分别位于前襟三条,后襟三条,两肩两条,里襟一条。过去中国常认为“九”这个数字最尊贵。所以,在一些皇家器物中,经常可以看到。
除此之外,龙袍上还有一些代表吉祥的装饰,如龙袍下摆会放一些珊瑚、犀角等杂宝,代表着“四海升平”的含义。
而跟龙袍相差不多的,则是蟒袍。龙跟蟒,如果简单粗略的看,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两者最大的不同,只是在爪子的数量上,做了一些区分。“五爪为龙,四爪为蟒”。
这是元朝时候,开始的一种说法。到明朝时,开始有朝廷大臣穿着蟒袍。清朝时,继承这一制度,王公大臣开始穿着。
正常情况下,清朝的蟒袍,在外观上是使用石青色,没有十二章纹。上面的蟒跟龙相比,也少了一个爪。这是大部分人穿的蟒袍。但也有一些例外。像皇子、亲王、郡王穿的虽然是蟒袍,但实际是五爪蟒。
也就是说,跟“五爪龙”没有什么区别。这是为了显示他们的地位特殊。
当然,在其他地方,它们跟龙袍依然有区别。颜色上,皇子的蟒袍是金黄色,而亲王、郡王是蓝色或石青色。这些就是龙袍跟蟒袍之间的区别。但无论龙袍,还是蟒袍,它们都不属于日常穿着的服饰。
道理很简单,这些服饰无论是做工、造价、保养,都十分繁琐。如果经常穿,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这种龙袍穿起来,也不会很舒服。它会有很多束缚,尤其是夏天,裹在里面就跟粽子一样。所以,皇帝大臣日常都有一些其他常服。造价较低,穿起来也舒服些。
像龙袍、蟒袍这种服饰,在清朝的服饰规定中,属于吉服。吉服是专门在吉庆典礼上穿的服饰。皇帝朝见群臣、宴会等场合可以穿龙袍。
在吉庆典礼上,如果皇帝穿龙袍,那王公大臣也要相应的穿蟒袍。除了这种典礼上,大臣会穿蟒袍以外。清朝还有特殊规定,在每个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大臣要穿蟒袍。因为这是皇宫里的“花衣期”。
赶上皇帝生日的前三天,后四天,大臣也得穿蟒袍。因为这是“万寿节”。仔细一算,清朝大臣需要穿蟒袍的时间还是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