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历史故事 > 历史探索 > 双钩异翅长蠹是什么

双钩异翅长蠹是什么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双钩异翅长蠹又称细长蠹虫,是一种热带、亚热带地区严重危害木材、竹材、藤材及其制品(含人造板、包装材料、家具等)的钻蛀性害虫。该虫寄主广,钻蛀能力强,食性杂,既可危害活立木,也可危害木材及制品,甚至可蛀穿玻璃密封胶。受该虫危害后寄主外表虫孔密布,内部蛀道交错,严重的几乎全部蛀成粉状,一触即破,完全丧失使用价值。1988年,东莞市藤厂也因该虫严重危害,致使20%的库存藤料被毁,损失惨重。自1980年以来,中国进境口岸多次在进口的木材、藤枝、木制品及货物包装箱上截获此虫,危害率达86%。

形态特征

该虫为钻蛀性害虫,几乎终生在木材等寄主的内部生活,仅在成虫交尾、产卵时在外部活动。一般1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或成虫在寄主内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3月中、下旬化蛹,蛹期9–12 d,3月下旬至4月下旬为羽化盛期。当年第一代成虫最早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出现,约需100 d左右。第二代成虫羽化期最早在10月上、中旬,其中部分幼虫期延长,以老熟幼虫越冬,最后一批成虫期延至3月中、下旬,和第三代(越冬代)成虫期重叠。第三代自10月上旬以幼虫越冬,至翌年3月中旬化蛹,下旬羽化,其中部分幼虫延迟至4–5月化蛹,成虫期和第1代重叠,成虫期正常寿命2个月左右,但越冬代成虫期寿命可达5个月。

因此,全年都能见到幼虫和成虫,世代界线不清,冬季也有成虫活动,无冬眠现象。羽化孔圆形,直径4 mm左右。初羽化成虫,体壁柔软,乳白色,一天以后硬化变为褐色,2–3 d后开始在木材表面蛀食,形成浅窝或虫孔,有粉状物排出,较易发现。成虫喜在傍晚至夜间活动,具弱趋光性和较强的飞行能力,白天常隐蔽在木材或者木制品的缝隙中。成虫的发生期长,其羽化期与气候和环境条件有关。雌虫喜在锯材、剥皮原木、木质包装箱或弃皮藤料上产卵,不做母坑道,钻进上述材料的缝隙、孔洞处咬一个不规则的产卵窝,卵产其中,散产,不易发现,产卵量25–37粒,卵期10–15 d。初孵幼虫在树木导管内取食,由树皮到边材,其蛀道长度不等,以后逐渐向外扩展,形成和导管平行的子坑道,常有数条排列在一起,弯曲并互相交错,直径6 mm左右,长达30 cm,蛀入深度可达5–7 cm;蛀道的横截面圆形。幼虫只能消化木材细胞内含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均不能消化,变为粉末排出体外,幼虫的排泄物及蛀屑紧密堆积在子坑道内,不排出坑道外,故被害木在幼虫期不易发现;蛀孔口圆形、垂直,直径3–3.1 mm,孔深10–15 mm。该虫有群集危害性,受害的木材表面虫孔多。在环境不适时,不管是尼龙薄膜,还是窗架的玻璃胶均可被其蛀穿。幼虫期2个月左右,老熟后在虫道末端化蛹。蛹期约12–19 d。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双钩异翅长蠹是什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