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考古发现 > 考古现场 > 浙江永嘉坦头唐代瓯窑的窑具与装烧工艺

浙江永嘉坦头唐代瓯窑的窑具与装烧工艺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7
0
  永嘉坦头窑址出土的窑具主要包括支烧具、匣钵、间隔具三种类型。
 

窑炉内的支烧具


窑炉内的支烧具局部
 
  支烧具均为粗陶质,器型较为单一,主要呈直筒型或喇叭型,均较粗矮,托面圆平。
 

粗瓷质筒型匣钵


匣钵内的施釉情况


用釉封口的瓷质匣钵
 
  匣钵数量较多,包括筒型、钵型、M型与直筒型几种。筒型为直口、上腹较直,下腹弧收成平底,近底的下腹部通常有圆形镂孔,器型一般较高大。钵型器型与筒型接近,造型较底矮。M型的下凹较浅。直筒型则为直口,直腹、平底。以粗瓷质为主,发现内腹施釉的现象,一般口沿上有泥点痕;少量为细瓷质,匣钵之间用釉封口而不见泥点间隔痕。
 
  间隔具数量不多,以细瓷质为主,粗瓷质数量更少。造型呈覆直筒型、覆束腰型与碟型等,一般中心有圆孔,足端与顶面外圈有长圆形的泥点痕。
 
  根据窑具及出土的器物粘结情况判定这一时期的装烧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明火叠烧、一种是匣钵装烧。
 

瓷质垫具


窑炉上粘结的叠烧器物


支烧具上的叠烧器物


匣钵内的叠烧器物


不同器物的叠烧
 
  明火叠烧直接置于喇叭形垫具上,用泥点间隔,一般是同类器物叠烧,如各种碗,也有不同器物叠烧的。出土一组烧结的器物中,最上面是一件小罐,外面套一件较大的罐,罐外面是一件盆形器,盆形器外面烧结一件折敛口的钵,总共至少四种器物套叠在一起。
 

间隔具的使用


间隔具的使用
 
  间隔具一般放在叠烧碗类器物的最上面,再在上面放置罐类器物,因此推测间隔具是碗与其它的器物叠烧时间隔使用。
 
  这类间隔具在上林湖地区主要是作为垫具使用,虽然目前在地层中发现的粘结标本是主要是作为间隔具使用,但不能排除作为垫具直接将器物放置于匣钵中烧造一批高质量的器物如褐彩的执壶罐等的可能性。
 
  另外少量的小碟状支烧具,仅托面上有泥点,应该是置于匣钵的底部使用的。(郑建明 周圣玉 许洁琼 张馨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浙江永嘉坦头唐代瓯窑的窑具与装烧工艺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