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考古发现 > 考古现场 > 江西宜黄锅底山环壕聚落遗址考古成果丰硕

江西宜黄锅底山环壕聚落遗址考古成果丰硕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7
0
  1月16日记者获悉,江西省对位于抚州市宜黄县棠阴镇解放村大坪上自然村东约150米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锅底山环壕聚落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2016年底,有关人士在宜黄锅底山环壕聚落遗址区域发现部分早期陶片和石器遗物,引起了国家文物局和江西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7年下半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抚州市文物博物管理所、宜黄县文物管理所联合组队,对该遗址展开了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考古发现,该遗址由台地、城墙、壕沟及外壕堤4个部分组成,遗址分布面积约4.2万余平方米。
 
考古发掘现场。
 
    此次发掘的区域位于台地的西北角、北壕沟和西壕堤,发掘面积360平方米。通过发掘发现,该遗址文化堆积较厚,分为4层,约有2米。发掘清理的遗迹主要有墙基、柱洞、灰坑等,出土遗物主要为石器及陶器。石器分锛、斧、镞等,陶器有罐、鼎(足)、豆、、等。陶质分印纹硬陶与夹砂陶,印纹硬陶主要为灰色、红色,纹饰较为丰富,常见有方格纹、菱格纹、席纹、绳纹、交错绳纹、雷纹、篮纹等。夹砂陶的陶色有浅灰色、浅黄色、红色,均为素面。
 
出土的部分器物。(图片由考古队提供)
 
    解剖表明,城墙、壕沟、壕堤均为人工形成。从地层叠压关系及包含物分析,专家推断其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通过调查,考古人员还发现锅底山环壕遗址周边分布有太坪村、屋沿山、炮沿山、塔前山、杨家山、菜籽山、下寮山、辽家山、朱单界等9处同时期山冈坡地遗址,说明该区域已形成了以锅底山遗址为中心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周时期聚落群。这些遗址、遗迹和遗物的发掘和出土,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宜黄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生产生活,并创造和延续文明。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厦门大学和多家省级考古研究机构的20余位专家在宜黄召开研讨咨询会议,专家们对锅底山环壕聚落遗址的价值、重要性、发掘工作给予肯定。一致认为,对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在江西尚属首次,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此次考古极大地推动江西及南方片区先秦时期的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为建立抚河流域先秦文化编年序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厘清樊城堆文化的发展脉络及下限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另外,对了解长江中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确立其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野。
 
(原文刊于《中国江西网—江西日报》2018年1月17日A04版)
责编:荼荼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江西宜黄锅底山环壕聚落遗址考古成果丰硕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