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考古发现 > 考古现场 > 吉林长山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一座近百平方米房址

吉林长山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一座近百平方米房址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5
0
  考古专家近日公布了吉林长山遗址近两年的发掘成果,在遗址内共发现20余座房址和大量墓葬、灰沟等遗迹,其中一座房址的面积达到近百平方米。专家表示,同时发现如此大量且面积较大的房址,将有助于更好地揭示古代东辽河流域的历史面貌。
 
  长山遗址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小城子镇长山村。据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副教授方启介绍,在2017年秋季进行的发掘中,考古人员在长山遗址共发现23座房址和10座墓葬,还发现了299个灰坑和10条灰沟,遗迹年代主要分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辽金时期。
 
  在编号为F001的新石器时代房址中,考古人员测量该房屋面积达到近百平方米,是所有房址中面积最大、房内遗迹发现最多、堆积中包含物最为丰富的房址。在该房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陶片、动物骨骼、石器、骨器、可复原陶器、玉器以及陶塑人像,房址内还发现了18个灰坑和8个灶等遗迹。
 
  对于这座“家底”如此丰厚的房址,方启表示,面积达到近百平方米的房址在新石器时代并不多见,在同一房址内发现如此丰富的遗物和遗迹,在该地区考古发掘中也实属难得。“从房址的结构、出土的文物等分析,推测这座房址是几代人长期居住并使用的房址。”方启说。
 
  除了“祖传”的“百米大宅”,考古人员还在发掘区域内发现了面积不等的20余座房址,每座房址的推测使用功能也不尽相同。
 
  “在一个遗址内发现20余座房址,这对于东辽河流域考古具有重要意义。”方启说,通过比较房址的形制、房内遗迹及包含物等情况,连同发现的灰坑、灰沟和墓葬等遗迹,有利于了解古代东辽河地区的经济形态、环境演变以及人类生活环境、人地关系演变等内容,为探讨东辽河流域与周邻地区的文化互动关系提供了新的材料。
 
(原文标题:考古专家在吉林发现新石器时代“百米大宅”)
 
责编:李来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吉林长山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一座近百平方米房址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