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战史风云 > 古代战争 > 渭水之战(中国历史上令敌闻风丧胆的铁骑,曾是皇帝弃民,与王朝政策有关)

渭水之战(中国历史上令敌闻风丧胆的铁骑,曾是皇帝弃民,与王朝政策有关)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山阳公载记》记载渭水之战,曹操曾有句话:“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这里“马儿”是指的马超及他所率领的“西凉铁骑”,这支东汉末期的重骑兵部队,曾影响东汉国运,令中原人闻风丧胆。关于西凉铁骑的出处,多见于《三国演义》,其实西凉铁骑并不只是马超手下的部队,还有韩遂所属的八部,这是西凉铁骑的起义军,而董卓手下的一支也称是西凉铁骑,只不过这支骑兵部队是东汉军队编制内的一支。无论马韩的西凉铁骑,还是董卓手下骑兵,都曾搅得东汉王朝鸡犬不宁,令很多人都害怕不已。那么西凉铁骑缘何如此厉害?

西凉铁骑之所以厉害,主要与这支骑兵的组成有很大关系,这支骑兵实际上囊括了汉、胡、羌等各个民族的人。他们并不是杂牌军,而是世代居住在凉州的民众。而凉州地处在河西地区,这里曾是古代大月氏生活地方,大月氏被匈奴驱逐后,留下的一部分大月氏人便与匈奴融合,形成卢水胡人。而羌人先祖则属三苗,还有人说是炎帝后裔。古羌人逐水放牧,自古彪悍,而且擅长山地作战,打仗不要命,但东汉时古羌人并没有形成政权,只是依附于各个强权,相当于雇佣兵,还有些人散居生活。

而河西地区是汉匈争夺的一个重要地区,汉武帝时汉军击败匈奴后,将河西地区纳入汉朝版图。古代所说的“西凉”是凉州的别称。古代凉州称呼很多,有时叫“西凉”,有时叫“武威”,也有叫“前凉”的。主要是酒泉、敦煌一带。自古凉州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其中古浪峡被称为“金关银锁”因此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此地战争不断,河西地区并不是中原富饶地区。在这一地区的人要生存,需要在战争期间有保护自己的本领,此地民众形成了一种好武争斗的民风。因此,兵家必争之地,再加上有这些一群悍边民,西凉铁骑战斗力很强悍。

西凉铁骑并不是凭空生出来的,强悍的民众也不是轻易能组合在一起。之所以让这些强悍民众聚在一起,还多亏了东汉的一项政策。东汉时,为了巩固边关地区,东汉出台了边地屯田政策,因此羌人生活的地区,也被纳入屯田之地。

据《汉书》中记载:“是以其俗风雨时节,谷籴常贱,少盗贼,有和气之应,贤于内郡。此政宽厚,吏不苛刻之所致也。”、“凉州之畜为天下饶”,说明当时凉州也有富饶的土地,这些土地大都是当地人开垦的。东汉屯田政策实施后,东汉就从内地大量移民到凉州开荒种地,除了占了当地人所种的田地外,还迫使凉州当地人不得不去开拓新的田地,但开垦的田地并不多。此政策使当地人没田可种,于是凉州羌人等部族就联合起来反抗,造就了东汉时期的羌人之乱。

接连不断的羌人之乱,打击了汉朝的统治。让东汉一度想放弃凉州,但在大臣们阻止下,东朝不得不投入大量兵力和财力去平乱,虽然最终平定了羌乱,也没有遗弃凉州,但东汉最终无力管辖这块乱地。于是当地民众就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又加上当地贵族占有大量土地,被遗弃的羌人只得想办法自保生存。

马长寿写的《氐与羌》曾认为:“羌民的起义是一次较一次在政治上显得成熟”但羌人在起义中,为了能自保就会找有名望的人当首领,此时马腾、韩遂等大族就成了他们的首领,从此东汉王朝的弃民成为一支令人生畏的重骑兵部队。那时人们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之说。可见东汉无奈而愚蠢的政策,造就这支中国历史强悍的骑兵部队。

西凉骑兵主要统领者是马腾和韩遂,两者加起来兵力也就五万多人。但就是这些西凉骑兵差点要了曹操的命,而且还攻破了长安城。但后来马腾与韩遂有矛盾,马腾作为人质去了曹操那里,马腾儿子马超与韩遂继续统领西凉铁骑。但曹操用反间计,分化了马超与韩遂,马超带两万多人投降张鲁。后来马超又带凉州兵投降蜀汉,所带去西凉铁骑成为蜀汉的三大精锐之一。但三国之后,再无西凉骑兵的记载,那么西凉铁骑去哪了?

无论是董卓,还是韩遂马超的西凉铁骑,他们都随主人而融入中原的军队,实际就是充公了。董卓及韩遂的西凉铁骑融入曹操的部队,马超的铁骑融入蜀汉。

虽然西凉铁骑消失了,但凉州此地继续出悍兵,后来的归义军、西夏等军队都有西凉骑兵的身影,只是叫法不一样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渭水之战(中国历史上令敌闻风丧胆的铁骑,曾是皇帝弃民,与王朝政策有关)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