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顽强扛起晚清“洋务运动”大业,亦为一堆不平等条约“扛锅”的近代“红人”,晚清重臣李鸿章晚年一桩出名的风光大事,就是1896年出使欧美列国:从是年3月28日自上海出发起,73岁的李鸿章先赴俄国参加新沙皇的加冕典礼,而后又陆续访问德法英美各国,几乎把西方列强“串”了一遍。
特别在此行的重要一站:德国,对李鸿章的热情接待,更到了极度认真细致的程度:德国人提前通过各种渠道,获知李鸿章的各种喜好,甚至连李鸿章喜欢抽的雪茄烟牌子与玩鸟的嗜好,都弄得一清二楚。然后一一周到安排。李鸿章的住处,也被安排到柏林最豪华的凯撒酒店,衣食住行“供张华美”。欧洲工业强国招待大清李中堂,那是真“给面儿”。但在相关的史料里,享尽礼遇的李鸿章,真实的心情却没想象中好,甚至还有“仰天长叹”的形容。为何会这样?就得先从他一次突然“失态”说起:阅兵秋操。
阅兵秋操,即1896年6月20日,李鸿章出席的检阅德国皇家卫队的仪式。这场隆重阅兵典礼上,李鸿章被安排坐在紧挨德皇威廉二世的“虎皮座”上,为让李鸿章看得清楚,德皇还特意下令军队拉近表演距离,虎皮椅上的李鸿章,也把凶悍德军各种娴熟的战术动作看了个满眼,接着突然冲着德皇一句“失声长叹”:苟使臣有此军十营,余愿足矣——中国如果有十营这样的精兵,我这辈子值了!
以外交场合来说,李鸿章的这一通长叹,着实有些失态。可眼前德国兵彪悍善战的一幕,却实实在在戳他的心窝子:李鸿章也是带兵出身,心肝宝贝似的淮军,放在之前的甲午战场上,却被日本人用刺刀活活撵过鸭绿江,一路给人当运输大队长。哪怕有眼前德军一半的战斗力,《马关条约》又怎会签成这熊样?瞧见“别人家的兵”,李鸿章又怎能不叹?
其实,德国这一行,如此“刺激”到李鸿章的,当然不止几个德国皇家卫兵。期间的李鸿章,不但成了第一个接受X光射线检查的中国人,还参观了德国各大军工企业,哪怕时间有限,也要拼命把人家的生产管理看清楚。德国绝对的工业优势,也被他看得清楚,联想到彼时清王朝的惨淡现状,又怎能不心中长叹?
而他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拜会亲手缔造德国统一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常以“东方俾斯麦”自居的李鸿章,这次终于见到年长自己八岁的真俾斯麦。在俾斯麦的居所里,两位老人互相问候身体状况,熟悉热情得仿佛老友。甚至李鸿章还吐出了一句百感交集的心里话:“仆于三十年来,务欲警醒敝国之人,俾克同于贵国,乃仍弱不可支,赧颜滋甚”——强国无望,我惭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