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许多的“预言家”,除了李淳风、袁天罡这样子的“神人”外,还有诸葛亮、刘伯温这样子的智者。个人觉得如诸葛亮、刘伯温这样子的智者能预言天下事,不是他们真如小说里写的那般拥有“神仙之术”,而是因为这些智者所掌握的知识及信息要远远超过当时之人,所以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智慧,通过对局势的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近代,民族英雄左宗棠就是这么一位智者。
众所周知民族英雄左宗棠发迹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战争中,名垂青史的是力主收复新疆,为中华保住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
但是“皇汉主义者”却依然对这样子的一位民族英雄加以抨击,说其就是清廷的“走狗”,是助纣为虐之人。就是清廷的“忠心奴才”。
这样子的人是完全乱咬,其实左宗棠还真心对清廷没什么忠心,他曾两次谋划和别人一道推翻满清,建立新的政权。
第一次就是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太平军一路高歌凯进打到长沙城外时,这个时候的左宗棠,和同样是落第秀才的洪秀全有过一次交谈,也就是说当时的左宗棠,是差点成为太平军一员的,那个时候的他完全没想到,后来自己会成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清廷将军。
第二次是左宗棠曾建议曾国藩造反做皇帝。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写道:“当太平军围长沙时,左宗棠曾去见洪秀全,论攻略建国策略”(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120页。)
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中说:“左宗棠尝投奔太平军,劝勿倡上帝教,勿毁儒释,以收人心。……不听,左乃离去,卒为清廷效力。”《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中)。肖一山《清代通史》、张家昀《左宗棠:近代陆防海防战略的实行家》、稻叶君心源《清代全史》等,皆有类似记载。
而从这些文献中我们可以得知,左宗棠是有见洪秀全的,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那就是“劝勿倡上帝教,勿毁儒释,以收人心。”
而在《左宗棠传》一书中,作者还披露了,当时的左宗棠给了洪秀全两个建议,准确的说是,他指出了太平军两处致命的错误。
一呢是大肆封王,左宗棠对洪秀全说,大肆封王就会导致王爷们的势力过大,到时候会威胁洪秀全你这个天王的地位,造成臣下不可控的局面,甚至王与王之间会爆发激烈矛盾,这将直接影响太平军的实力。
二呢是毁中华传统,这就让太平军得不到掌握中国大多数资源的地主阶级、士绅阶级的支持,自古以来从来就没有单靠农民就能造反成功的,黄巢、李自成起义闹得那么轰轰烈烈,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
而且太平军推崇的所谓“拜上帝教”,毕竟是外来夷教,是无法撼动已经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儒教地位的。不尊儒,不敬孔孟,那么天下有学之士就不会支持太平军,太平军就无法得到足够的人才,单靠从广西来的那些太平军老班底,是不足以高枕无忧的。
可是当时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太平天国运动正式进入了鼎盛时期,腐朽的八旗在太平军的进攻下,毫无招架之力,这一切都是太平军的老传统带来的。洪秀全觉得多封几个王,就能提供手下猛将的积极性,洪秀全自然是知道,这造反可是掉脑袋的事情,不给他们好处,谁愿意卖命。
然后洪秀全是靠宣扬他的“拜上帝教”发家的,再加上他自己是一个落第秀才,对孔孟之学非常不满,也觉得天下对孔孟之学不满的人太多了,自己要是不继续坚持自己那套“洗脑大法”,那不是自己背弃自己?自己给自己找死路走?
左宗棠见洪秀全不听自己的肺腑之言,便觉得太平军必然会走向失败,所以他当晚便借机离开了太平军的军营,之后太平军围困长沙城,左宗棠在郭嵩焘等人的劝勉下,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聘出山,投入到了保卫大清江山的阵营。左宗棠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缒城而入,张亮基大喜过望,将全部军事悉数托付给左宗棠。左宗棠“昼夜调军食,治文书”、“区画守具”,各种建议都被采纳,并立即付诸实施,终于使太平军围攻长沙三个月不下,撤围北去。左宗棠一生的功名也就从此开始。
同治三年(1864年)三月,左宗棠攻陷杭州,控制浙江全境。论功,封一等恪靖伯。旋奉命率军入江西、福建追击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至同治五年(1866年)二月,左宗棠攻灭李世贤等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州)。
这个时候的洪秀全已经失败自尽,天京被曾国藩的湘军所屠城,而左宗棠却已经成为了封疆大吏(闽浙总督)。而太平军失败的原因也正如左宗棠所料的那般,太平天国的天京事变就是因王与王之间的斗争而起,严重的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实力,让太平天国由盛入衰。后期的太平天国的主要将领,也一直是从广西来的那些人,人才储备缺乏,也未有新鲜血液注入,无人能让太平天国东山再起,最终走向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