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中国历史 > 三国历史 > 托孤的重臣为何沦为草民?

托孤的重臣为何沦为草民?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5
1

李严与诸葛亮同为刘备的托孤重臣,可没有用心筹办军粮使得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功亏一篑,他为何要做出这等乱国之举呢?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身份导致的。李严和孟达一样原是刘璋的部下,后来投降刘备,因为工作能力强逐渐得到赏识。这一点诸葛亮也夸李严工作处事如流水般迅速,决定取舍毫不犹豫(部分如流,趋舍罔滞)。

对于蜀中本土的豪强大族和刘璋时的旧臣来说,刘备属于“空降而来”的外人。出于维持蜀汉各方政治势力平衡的目的,所以刘备对李严也委以托孤重任。刘备去世后,李严一直留在白帝城负责防务东吴,吴蜀交好后这一重任慢慢的就变成了闲职。诸葛亮在成都将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李严却成了边陲上的闲人。

或许从人性的角度说无论换做谁心里都会有些失落和不快。所以在诸葛亮进驻汉中的那年,李严也请求进驻江州这个大城市,考虑到李严实际的情况,这一请求获得了批准。

而后不久,李严又劝诸葛亮称王,进九锡(封建时代臣子可以获得堪比皇帝的九个最高荣誉),但被诸葛亮以严词拒绝。

应该说,考察李严以后的所作所为,李严这次劝诸葛亮称王未必出于真心,而是想借此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试想如果刘禅批准诸葛亮为王,那对李严这个二号托孤大臣又怎会没有其它的表示呢?此后李严所有的作为,也都是一心想要获得权力,摆脱政治权力的边缘化。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想让李严率军赶赴汉中,李严没有答应反而要求从益州东边的江州附近划出五个郡组成巴州,让自己担任巴州刺史。这一要求俨然是把江州一带当做了自己的私有地盘,自然被诸葛亮再次拒绝,从此两人渐生隔膜。

托孤的重臣为何沦为草民?

后来魏军大举来犯,诸葛亮推荐了李严的儿子李丰接管江州做补偿,李严这才率二万士兵增援汉中。此次诸葛亮北伐,李严(或许心里仍不平衡,改名为李平,为便于描述,下文继续采用“李严”)督粮不利使得北伐半途而废,又左右圆谎企图掩盖过失。

从这前后几件事来看,李严完全是把国家大事当做筹码一样,符合个人利益的就去做,不符合的根本不管。正如诸葛亮评价李严的那样:安顿自身,求取名声,不担忧国家的事(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比起诸葛亮”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个人处事理念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国奉献精神来说差的实在是太远了。

或许有人会说,李严所作所为没有对错,这不过是蜀汉政治派别因权力争夺内斗的结果。退一步讲,我们即便承认这是政治争权,可是身为托孤大臣,将政治内斗乃至私人恩怨积累起的怨气发泄到军国大事上来导致误国误军,无论从何种立场、何种角度来讲都是说不过去的。无论李严最后得到何种下场都是咎由自取。

公元231年八月,李严被剥夺所有职务,废黜为平民,迁居到梓潼郡(郡治今四川梓潼)。《李严传》裴注引《诸葛亮集·与李丰教》记载:诸葛丞相还给李严的儿子李丰去了一封信,大致交代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让李丰去宽慰李严。

信的最后写道:“如果都护(指李严)能够自省前过,一心报国。你(指李丰)和蒋琬能诚心共事(李丰此时任丞相府参军),那么所受的贬嫡可以通达,失去的东西也可以重新获得。望你仔细考虑这些规劝(李严),明白我的心意。当我写这封信的时候一再长叹,流泪不止。”

从228年春开始,到231年秋结束,诸葛丞相进行了一次御敌和四次北伐,虽然也有斩将杀敌、拔城夺地之举,但是北定中原尤其是拿下凉州这个根本目的没有达成,四次北伐中除了第一次错用马谡战败退军,第三次是小规模用兵外,另外两次北伐均是因军粮不济而被迫退兵。

所以,返回后的诸葛亮没有再度兴师,而是经过了两年多的精心筹备之后才于公元234年二月兵出斜谷,发动了第五次,也正是最后一次北伐作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托孤的重臣为何沦为草民?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