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中国历史 > 春秋历史 > 春秋时期的婚姻制度

春秋时期的婚姻制度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6
1

婚姻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之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虽然历朝历代的风俗、制度、形式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承袭、演变和发展。那么,在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又是怎样的一种制度呢?

《礼记大传》中说:“同姓从宗和族属,异姓主名治际会,名著而男女有别。其夫属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其夫属于子道者,妻皆妇道也。谓弟之妻为妇者,是嫂亦可谓之母乎?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无慎乎”?

名分在古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有了名分就可以区分长幼、贵贱、亲疏。名分的不同代表着各自权利与义务的不同,每个人谨守自己的本分,这样社会才能井然有序,而那时的婚姻制度从根本上说,也是为此而服务。

春秋时期的聘娶要经历“六礼”:男方派出使臣或者媒人到女方家求婚,这被叫做纳采;女方同意后,使臣或者媒人要询问女方的姓氏和生辰,这是问名;得到女方的姓氏和生辰八字后,男方需要到太庙进行占卜,这叫做纳吉;如果得到的是吉挂,男方才能备上礼品到女方家通知并缔结婚约,这是纳征.

之后男方通过占卜选定成婚的日期,并且派人到女方家征求意见,这被叫做请期;最后一个是亲迎:“及期,父亲醮子而命之迎,女氏之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婿执雁入,揖让升堂,再拜奠雁,舅姑承子以授婿。降出,御妇车”。

除了结婚,当时对离婚也有一定的法章,但是男女之间的差别却十分明显。

儒家作为周朝礼制的传承者,有七弃、五不娶、三不去的说法。《解诂》中说:“尝更三年丧不去,不忘恩也;贱娶贵不去,不背德也;有所受无所归不去,不穷穷也。丧妇长女不娶,无教戒也;世有恶疾不娶,弃于天也;世有刑人不娶,弃于人也;乱家女不娶,类不正也;逆家女不娶,废人伦也。”

“无子弃,绝世也;淫佚弃,乱类也;不事舅姑弃,悖德也;口舌弃,离亲也;盗窃弃,反义也;嫉妒弃,乱家也;恶疾弃,不可奉宗庙也”。这些都是夫休妻的理由,而妻休夫则必须义绝才能够离开。所说的义绝就是作为丈夫悖逆人伦、杀妻父母、废绝纲纪。

春秋战国时期的婚姻虽然没有现在自由,可也没有后来明清时期那么禁锢,但男权主义和宗族制度也是十分凸显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春秋时期的婚姻制度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