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78年,公历平年,共365天,53周。农历戊午年(马年),无闰月,共355天。农历起止时间为1978年2月7日—1979年1月27日。1978年中国共产党举行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了拨乱反正,并且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堪称是20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剧变发生的一年,也是改革开放的开始之年。同时是新中国成立二十九年后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访问日本的一年。
1978年大纪事
1月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
1月24日——苏联携带核能发电机的间谍卫星坠落于加拿大。
2月16日——《中日长期贸易协议》在北京签署。该协定有效期为1 9 7 8-1 9 8 5 年,其间进出口总额为2 0 0 亿美元 [34] 。同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BBS启用。
2月18日~23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对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各项文件进行讨论,通过了准备提交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1976年至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10年规划纲要(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和《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
2月24日~3月8日——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举行,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选举邓小平为全国政协主席,乌兰夫等22人为副主席 [1] 。
2月26日~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重申在20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选举叶剑英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任命华国锋为国务院总理 [2] 。
3月2日——教育部宣布开始在教科书上试用二简字 [3] 。
3月4日——胡愈之、王力、周有光等23人联名写信给第五届全国政协秘书处和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秘书处,要求第五届全国政协和第五届全国人大的主要文件不采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第一表的简化字 [4] 。
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集体填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又名《继续革命的战歌》) [5] 。
3月10日——以矢野书记长为团长的日本公明党代表团抵京访问 [34] 。
3月18日至31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指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大会制定了《一九七八-一九八五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6] 。
3月22日——以飞鸟田委员长为团长的日本社会党代表团抵京访问 [34] 。
3月23日——李小龙遗作的电影《死亡游戏》首映。
4月5日——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统战部和公安部《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请示报告》,决定全部摘掉右派分子的帽子 [7] 。
4月28日——西班牙共产党正式与莫斯科断绝关系。
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CCTV-1)开播。
5月4日~10日——应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的邀请,时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于5月5日乘专列抵达平壤,对朝鲜进行友好访问,受到了朝鲜高规格的接待 [8] 。
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此后,在邓小平的领导、支持下,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这场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对党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9] 。
5月24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根据宪法规定,重新设置人民检察院,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互相配合,又相互制约,同各种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5月25日——中国同阿曼建交 [35] 。
6月1日~25日——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在阿根廷举行。
6月25日——东道主阿根廷队在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决赛中3-1战胜荷兰队,首夺世界杯冠军。
6月26日——中国外交部就日本政府和南朝鲜当局互换《日韩共同开发大陆架协定》批准书一事,向日本提出强烈抗议 [34] 。
6月26日——中国第一座抗高烈度地震公路桥,河北滦河新桥竣工通车。
7月3日——巴西、秘鲁等8国代表正式签署《亚马逊合作条约》,组成亚马逊合作条约组织。
7月6日~9月9日——国务院召开务虚会,研究加快四个现代化建设问题,强调要放手利用国外资金,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会议还讨论了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10] 。
7月13日——中国宣布停止向阿尔巴尼亚提供一切技术和经济援助。
7月25日——世界上首例“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女)在英国诞生。
8月8日~13日——日本外相园田直访华 [34] 。
8月12日——中共中央批转《关于港澳工作预备会议的报告》 [37] 。
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签字,华国锋、邓小平、廖承志出席,黄华和日本外务大臣园田直分别代表本国在条约上签字 [37] ,自10月23日起生效 [11] 。
8月17日——三名美国人驾驶气球首次完成横渡大西洋的飞行。
9月13日~20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中国北方地区进行了为期8天的视察,先后在本溪、大庆、哈尔滨、长春、沈阳、鞍山、唐山、天津等地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史称邓小平“北方谈话” [36] 。
9月15日——在中国几个重要城市举行了出国留学生公开选拔外语考试,共有14717人报名,实际参试12083人。达到录取线3327人,大致达到“今年派遣3000人”的指标 [31] 。
10月1日——由日本摄制的电视剧《西游记》在日本电视台开播 [12] 。
10月17日——靖国神社举行例行“秋祭”时,正式把14名甲级战犯的灵位纳入靖国神社 [13] 。
10月22日~29日——应日本政府邀请,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前往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首次访问日本。访问期间,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互换批准书的仪式,会见了日本天皇裕仁,同日本首相福田赳夫举行了会谈,向日本各界人士反复介绍了中国的内外政策,还专门对日本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企业、高科技设施等进行详细考察。通过实地考察,邓小平多次表达了希望加强同日本在经济技术方面的合作,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愿望。这次访问受到日本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7-29]。
10月22日——罗马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正式被册封。
10月23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交换仪式在东京举行,条约正式生效 [34] 。
10月31日~12月10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决定调整政策,在城市积极开辟新领域、新行业,为更多的城镇中学毕业生创造就业和升学条件,逐步缩小上山下乡的范围,有安置条件的城市不再动员下乡 [14] 。
11月3日——苏联与越南在莫斯科签订《苏越友好合作条约》 [40] 。
11月10日~12月15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讨论了中央关于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等问题。陈云提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得到与会者响应 [15] 。
11月12日——邓小平抵达新加坡,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 [41] 。
1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宣布为“天安门事件”(亦称四五运动)等错案平反 [15] 。
11月27日——四川攀枝花钢铁基地一期工程建成投产 [15] 。
12月7日——日本大平正芳内阁成立 [34] 。
12月9日~20日——1978年曼谷亚运会在泰国曼谷举行。
12月13日——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15] 。
12月16日——中美两国政府分别在北京和华盛顿同时发表联合公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决定自1979年1月1日起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同日,美国宣布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 [16] 。
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强调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决定加强党的领导机构,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15] [30] 。
12月23日——上海宝山钢铁总厂举行动工典礼 [15] 。
12月24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为彭德怀、陶铸举行追悼大会,为他们恢复了名誉,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39] 。
12月2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即将登机赴美的52名中青年学者 [32] ,新中国向美国派出了第一批52名留学生,翻开了中国留学史新的一页 [31] 。
12月28日——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恢复和增设169所普通高等学校,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以逐步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 [15] 。
逝世名人
1月14日——奥地利数学家库尔特·哥德尔逝世。
1月17日——中国国学大师、诗人、文学评论家吴宓逝世。
1月31日——美国探险家、飞行员、摄影师、记者和作家哈里森·福尔曼逝世。 [20]
2月2日——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逝世。
5月7日——柳鲍娃·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苏联英雄卓娅和舒拉的母亲。
5月9日——意大利总理阿尔多·莫罗被红色旅杀害。
5月15日——欧阳钦,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旅大市委书记,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黑龙江省省长,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二书记,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1]
6月9日——罗九香,中国著名客家筝演奏家、教育家。 [22]
6月12日——中国著名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革命活动家郭沫若病逝。
6月13日——中国现代小说家柳青逝世。
6月13日——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总干事董守义逝世。 [23]
6月15日——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叶盛兰逝世。
6月27日——厉恩虞,学生领袖。 [24]
6月30日——中国著名戏剧、电影艺术家袁牧之逝世,享年69岁。
7月8日——彭斌,宜宾市政协常委。 [25]
7月20日——全国劳动模范、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刘英源逝世。
8月3日——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常委兼秘书长,第五届人大常委罗瑞卿逝世,享年72岁。
8月5日——新中国铁路事业开拓者、北京地下铁道事业奠基人施锡祉逝世。
8月6日——罗马教皇保罗六世逝世。
8月22日——肯尼亚首任总统乔莫·肯雅塔逝世。
9月14日——潘朔端,昆明市市长。 [26]
9月28日——罗马教皇若望·保禄一世逝世。
12月8日——以色列女总理果尔达·梅厄逝世。
12月11日——陆侃如,中国著名学者。
12月23日——丁衍庸,中国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