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国之君,要是听信他人之言,用怀疑一切的眼光,去审视身边的臣子,就会感到这些人都不可靠。只有杀掉才能除掉后患,这其实并不是明君的做法,但刘邦却做了。江山已定,收拾功臣,这是历代皇帝惯用的办法。中国民间所说的卸磨杀驴,讲的就是这种事情。
为了进一步加强北方防务,刘邦立自己的庶子刘恒为代王。
刘恒生性淡薄,生活俭朴,声望颇高,是刘邦诸子中最能让他安心并信得过的。由他来管辖敏感地带的代国,当然是再适当不过的了。
梁王彭越是土匪出身,当年以游击战牵制住项羽的粮食补给体系,功劳很大。彭越年纪较大,又不修边幅,因此和刘邦很合得来,君臣关系还不至于太不平衡。
自从韩信被废为淮阴侯之后,彭越也生了警觉心,对刘邦不再完全信任。
陈豨造反时,刘邦曾向各诸侯王求援,可是除了刘邦自己的儿子齐王刘肥,加上齐国宰相又是刘邦死忠派的曹参,曾派出了大量军力响应皇军外,其余诸侯很冷淡,让刘邦非常不满。
彭越最初以年老多病为借口,只派遣部将率兵前去邯郸会师。然而刘邦这时最希望彭越能给他支持,因此很生气地派使节到梁王府埋怨了一番。
彭越担心刘邦怀疑其忠诚,准备亲往谢罪,但部将扈辄强烈反对。他向彭越进言说:
“君王刚开始既不派兵表示支持。现在皇上指责了,你才勉强过去,势必会让皇上逮捕的,不如乘此机会举兵造反。皇上这时正忙于邯郸战场,对我们也无可奈何,也许能成功。”
彭越自然不会答应,但也未曾赶往邯郸。
梁国的太仆得知扈辄教唆彭越叛变,便逃亡到关中向刘邦密告。
刘邦正在长安城中,听得彭越太仆密报,连想都不想,便派兵向梁地进发了。
汉兵打进彭越宫中时,彭越是毫无防备,当下束手就擒,被带回了洛阳。
刘邦把彭越交给御史审讯。
没有反叛行为,彭越无从交代。他自始至终都在为自己辩白。
御史深知刘邦的意思,不论彭越如何分辩,还是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梁王已有反叛之意,按法律应当处死。”
刘邦得到这样的奏章倒有点儿犹豫了,他心想:“诸位异姓王中,韩信、彭越功劳最大,当初,张良向我进言,说若要消灭项羽,有三个人最有能力,一是韩信,一是彭越,一是英布,这三个人为我建立天下,都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天下初定,韩信已被皇后杀了,若朕再杀了彭越,岂不会让有功之臣人人自危。不如我赦免了他死罪,以示皇恩浩荡。”
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令:“赦免彭越死罪,作为罪人,流放到蜀郡青衣居住。”
彭越觉得实在冤枉,多次恳请面见刘邦。可刘邦哪里给他机会?当初在火线上共同拼杀情同手足,现在面对面听他申诉,刘邦怎好面对呢?绝望之余,彭越只得率部下随从,朝蜀地迸发。
这一天,彭越到达郑地。主仆几个饥饿劳累,就在客馆中停下歇息。
吃饭之时,忽然听得旁边的人议论道:“皇后正在城中歇息呢。”
“她怎会到达这里?”
“听说是从京城到洛阳去的。”
“难怪我今天看到街上布满了士卒,原来是为这个。”
彭越心中一阵狂跳,暗想:“好哇,机会来了。我为什么不求见皇后,向她诉说苦衷,求得开脱呢?我本来就没有反叛之心。”
目后并不知刘邦赦免了彭越。听说彭起来了,就让他进来。
你跪在地上说:“皇后陛下,臣绝无反叛之心,都是那太仆诬陷臣。
想当初,高祖与项羽相持不下时,臣毅然决然投奔到汉军之中。得到高祖的将军印后,臣打击项羽,扰得他不得安宁,让汉军得以在败后休养生息。后来,臣又与汉军合兵垓下,消灭项羽,臣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呀!请皇后为臣做主,臣太冤枉了!”
说到伤心处,他不禁泪如雨下。
吕后心中已有了主意,假装出恼怒的样子,说:“高祖一定是被那小人蒙蔽了,怎么能让你梁王这样呢!”
过一会儿,她又温和地说:
“梁王,委屈你了。这样吧,你别去蜀地了,先跟我回去吧,我自会在高祖面前为你说情。”
彭越万分感激,倒地便拜:“谢皇后圣恩,臣下就指望皇后明察秋毫了。”
到了京都,吕后对彭越说:“你且在宫外等候,我进宫去找高祖,等着信儿吧。”
彭越千恩万谢,老实地等待,心里很高兴,他认为吕后就不像刘邦那样武断,很有人情味儿。
进入宫中,吕后见到刘邦后,就屏退了左右,对刘邦说:“彭越是一名壮士,可以由盗贼到诸侯王,有其过人的能力,流放到蜀国,只会让他有抱负的机会,不如诛杀了他,以绝后患!”
吕后一句话,刘邦就对彭越下了狠心。
后来,在吕后的操纵下,重新审判彭越,并暗中教唆彭越之舍人假造证据,证明彭越造反,最后由廷尉王恬启奏请诛杀彭越。
彭越死后,刘邦还下令诛杀了他的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