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知道,如果论到三国那个时期,三个国家哪一个人才资源最多的话,那当之无愧的就是曹操。虽说孙权家也是三代相传留下了很多人才资源,但毕竟扛不住东吴不养人,天妒英才。所以在人才这个方面,曹操集团排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所以为什么曹操发家没有孙吴集团早,名号不如刘皇叔唬人,但是却是人才最多的?(PS:这里说的东吴集团是从孙坚开始)这个时候评论区就会有很多人说了,无非就是曹操爱才呗,这大家都知道,有什么好研究的!当然,这的确是一个原因,但是却不是最本质的原因。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一说一,在那个纷争的时代,各大集团都在抢地盘,而这个时候最稀缺的就是人才资源,也就是说,只要你是个人才,到哪都是受欢迎的,也许曹老板这边爱得更深沉一些,但是到其他地方也还可以,也不一定要到这里来。所以说,曹操爱才,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那么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小编拙见,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人性的洞察,对人心的洞悉。为什么这么说呢?不急,我们继续往下看。
前面我们说到,在那个时代,人才是非常稀缺的,到哪都能混得差不多,用现在的市场来做个比喻的话,现在就是供小于求,资源少,需求多。所以这个时候其实已经不是老板挑员工了,而是一个员工挑老板的时代!所以作为一个员工,作为当时稀缺资源的人才阵营,他想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环境,在选择哪个阵营这个问题上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人才最想要什么?被重用!在那个供小于需的时代里,人才最想要什么?在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被重用!在那个供小于需,而且对身边人都存疑的时代里,人才最想要什么?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不被怀疑的重用!
而根据易中天教授的分析,曹操用人有这么几个特点:其一、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其二、推行诚信,用人不疑;其三、令行禁止,赏罚分明。招来的人才各司其职,虚假闲职为少数;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各得其所;用就是用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刚好符合了当时的人才对工作环境的需求,洞悉人才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这是洞悉人心。
所谓人无完人,当时的人才虽说是珍贵资源,但毕竟做不到人民币的完美,总会有一些缺陷,就像是贾诩以自身利益为主。而怎么更好的让这些人跟着自己打天下呢?这就是对人性的洞察了。每个人才都是不同的,但是重要一些相同的属性,就是很多人都会有自己的一个小算盘,毕竟人性如此。
在官渡之战胜利之后,曹操攻进袁绍大本营,看到很多自己阵营里的那些人写给袁绍的信。当即下令全部烧掉。曹操清楚的知道,在危机到来之际,更多的人不会选择跟着一艘船一起沉下去,这就是人性!所以与其留下这些,让自己阵营中的那些人坐立不安,不如就装个糊涂,大家都懂,但是什么都不说。以小见大,可见曹操对人性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