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历史人物 > 中国人物 > 高洋下令修了哪些长城

高洋下令修了哪些长城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8
0

北齐长城是由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洋,为了巩固北方边防和防御西部的北周而下令修建的。北齐长城主要修建了三段,共修筑了六次。北齐所筑长城规模之大,仅次于秦、汉长城。

历史背景

公元550年鲜卑化的汉人高洋像他的父亲高欢一样当上了东魏的相国,受封齐王。是年高洋废东魏孝静帝,推翻东魏,自己即皇帝位,建国号齐。称齐文宣帝,改元天保,首都依然定在邺(今河北临津西南)。后代史学家为区别南方萧道成废南朝刘宋所建的齐朝,称之为北齐,也叫高齐。[1]

北齐王朝建立后,承东魏疆土,领有今洛阳以东的河南、山西、河北、山东和辽宁、内蒙各一部。南邻梁朝(公元557年梁亡后为陈),西接西魏(公元556年西魏亡原为北周),东滨渤海,北与柔然、契丹、突厥、库莫奚毗邻。

他一方面在政治上采取措施,严禁贪污,制定齐律,建立州郡,稳定内部;另一方面,为了巩固防务,首先进行军队整顿,为了加强对游牧民族及对西魏(后来是北周)的防御,在其立国的27年中,连年出击北方强敌柔然、突厥、契丹,取得节节胜利。在出击北方强敌柔然、突厥、契丹的同时,为了巩固北方边防和防御西部的北周,曾先后在北部和西部多次修筑过长城。北齐所筑长城规模之大,稍次于秦长城。

三段长城

北齐为防御突厥、柔然、契丹和北周,先后一共修筑了三道长城。

西河总秦戍抵海的长城

总秦戍在今大同市西北、内蒙古清水河县界,海指今山海关附近的渤

海。这道长城东起山海关一带,西过河北迁西县喜峰口、密云县古北口,直抵赤城独石口。由赤城西到兴和县的一段,当系修葺北魏旧城,再从兴和经凉城县杀虎口,而达清水河县境,全长三千多里。这道长城跨有河北、内蒙古两个省区,始建於天保三年(公元552年),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又曾重修夏口(今居庸关南口)至恒州(即北魏平城,今大同市)的一段。[2]

称为“重城”的长城

这段长城先后分工段施工。西段即从黄栌岭北到社平戍的长城。黄栌

岭位於今山西汾阳县西北六十馀里处,社平戍在今山西朔县西南,这段长城约四百馀里,大致呈西南、东北走向,天保三年(公元552年)兴修。[2]

中段即从库洛拔东至乌纥的长城。库洛拔在朔县与偏关之间,乌纥戍则位於灵邱县平型关东北。长城从朔县之西趋向东南,经宁武、代县之北、浑源之南而达灵邱。这一段长城大致同北魏的”畿上塞围”重合,长约四百馀里,天保八年(公元557年)兴修。[2]

西段即从乌纥戍至居庸关的一段,则沿袭北魏”畿上塞围”的旧基,从今平型关一带斜向东北,经涞源、蔚县之间,抵居庸关与天保六年所修筑的外长城衔接,大约兴筑於天统元年(公元565年)。

第三条长城

这条长城的北端起於山西五台县与河北阜平县之间的长城岭,沿晋冀交界地带南去,逾滹沱河,抵娘子关而止。大致呈南北走向,长二百馀里,河清二年(公元563年)修筑,以防北周的进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洋下令修了哪些长城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