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祖”一词,如今被用来比喻创始人。其实在古书典籍中也有记载,如清朝王韬《瓮余谈?西国造纸法》:“人莫不以蔡伦为造纸之鼻祖矣!”但是,为什么要把创始人称为“鼻祖”呢?
“鼻”字,古代原作“自”。甲骨文与金文的“自”字都很像人的鼻子的形状。另外,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上载:“自,鼻也,象身形。”所以“自”为象形字,本义即指鼻子。
人们经常在说到自己时,通常会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故“自”字又慢慢演变成了第一人称代词,即“我”、“自己”。
后来,为了便于区别“自己”及“鼻子”,就在“自”的下面再加上一个声符“畀”,就成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鼻”字了。
在古代,人们俗称第一个孩子为“鼻子”。如宋朝王应麟《汉制考?卷四?说文》:“今俗以始子为鼻子。”另西汉杨雄《方言》第十三:“鼻,始也。”故“鼻”又有开始、最初的意思。因此,后来人们就把最早的创始人称为“鼻祖”了。
此外,鼻祖也有“始祖”之意,即指有世系可考的最早之祖先。如明朝张自烈《正字通?鼻部》:“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谓始祖为鼻祖。”清末秋瑾《皇帝纪元大事表》也说:“黄帝者,汉族之鼻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