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为百药之长”,用酒治病和用酒制药的历史十分悠久,大约在周代即出现了“醪醴”(láo lǐ),即药酒,也被称为酒剂;《黄帝内经》中,也有汤液、醪醴的记载和论述。这说明药酒是中医方药的重要内容,用药酒治病或保健养生,早已成为我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独特方法。
药酒分为三大类
所谓药酒,即将处理洁净的中药材、饮片,按一定比例浸入50~60度的纯粮白酒中所制得的澄明液体制剂。亦有用食用乙醇、黄酒、米酒或葡萄酒替换纯粮白酒者。目前,国内由正规厂家生产并获批上市,用于疾病防治或养生保健的药酒160种左右,大致分为以下3大类:
一、以祛风胜湿、通络止痛、强筋壮骨为主,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及关节病变,如大众较熟悉的史国公药酒、冯了性药酒、五加皮酒、木瓜酒、龟蛇酒、三蛇酒、风湿酒、舒筋活络酒、风湿止痛药酒、杜仲酒等。
二、以壮腰暖肾或温肾壮阳为主,如参茸酒、参茸多鞭酒、宫廷补酒、鹿尾巴酒、鹿茸酒、蚕蛾公补酒、强身药酒、回春酒、长春药酒等。
三、用于补气、补血或气血双补的药酒,如人参酒、参芪酒、当归酒、熟地黄酒、龙眼酒、核桃酒、康尔寿酒、枸杞酒、八珍酒、十全大补酒、参桂养荣酒、绍兴大补酒、金芍玉液、十二红药酒。
自行泡制不提倡
由于药酒的药理作用明显,加之其生产涉及处方组成的审定、酒的选用、药料质量的控制,以及矫味剂、着色剂、制备工艺的科学采用和设备设施条件的审批等诸多专业领域,因此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既未提倡也未允许普通民众及各类酒店、餐馆等自行配制药酒。虽然规定不允许,但自行配制药酒的做法古已有之,加之现如今人们健康养生理念的增强,出于不同目的,自行泡制药酒之风在社会上大有越来越盛之势。在此提醒大家,泡制药酒,应注意对证选药、合理组方。
泡酒的选方选药一定要针对自身体质,咨询医师或药师的专业意见。在气血不虚、没有风湿痹痛和肾阳亏虚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自泡自饮药酒。在中医中药里,“酒”本身即是药,其效特殊,许多人并不宜使用,如感冒、发热、呕吐、腹泻、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皮肤病以及部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孕妇、妇女哺乳期、儿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更不能饮酒。
许多药物禁入酒
出于养生保健目的,很多人觉得只要是补药都能泡酒,有些甚至把好多种泡在一起。这里提醒大家,许多药并不宜入酒。
一是大多数矿物类药,特别是有毒的,如砒石、砒霜、朱砂、银朱、雄黄等;二是许多毒性很强或作用峻猛、强烈的中药,比如肝肾毒性很大的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天雄、生附子、小白撑、生天南星、生白附子、生半夏、雷公藤、甘遂、大戟、商陆、芫花、苍耳子、水蛭、斑蟊、蟾酥等。还有一些新近引入的、临床使用经验很少的新品种,也不应泡制药酒。
以川乌、草乌为例,它们是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的药物,但因毒性很强,法典控制用量很小,中毒后可致严重心脏损害、中枢麻痹、血压下降,甚至引起呼吸麻痹合并脑水肿死亡,笔者所在省区近年曾出现两起因饮用含此类药物的药酒而发生中毒者。水蛭,即蚂蝗之类,为破血逐瘀、通经之药,现代临床应用较广泛,但中毒后可刺激胃肠道,引起内脏广泛出血、剧烈腹痛、呕吐;马钱子为极毒药,祛风胜湿、通络止痛效果较好,中毒后可引起强直性痉挛惊厥、角弓反张,甚至死亡。
饮用药酒五注意
一、不宜早晨空腹和夜间饮用,多应在中餐或晚餐前1小时饮用。同时应把握季节时令,温阳、补益性药酒多宜冬日使用,炎炎夏日应尽可能少饮或不饮。
二、应根据个人对酒的耐受力及药物的性能确定饮用量,一般每次可饮10~30毫升;如药中含有峻猛药,应以10~15毫升为宜,决不可放量豪饮。
三、服用西药期间,绝不可随意饮用药酒。许多西药均不可与酒和药酒同用,否则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服用前应与药师咨询。
四、饮服药酒,应尽量选食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鲜鱼、瘦肉、豆类、蛋类,不宜食咸鱼、香肠、腊肉,以免伤肝或诱发不良反应。
五、自制药酒时,应选择质地优良、经过炮制、洁净的中药饮片,容器应选择细口、长颈、大肚的玻璃瓶,或陶瓷瓦缸、不锈钢瓶。白酒量与药料量的比例一般为5~6倍,某些贵细药或含有毒性的药可为8~10倍,即500克药料用2500~3000毫升或4000~5000毫升。浸泡时间一般为30天左右。泡制期间,应放置在阴凉处,不能与汽油、煤油及有刺激性的物品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