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考古发现 > 考古现场 > 四川凉山地区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种植业

四川凉山地区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种植业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2
0
  记者8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近年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简称凉山州,下同)博物馆等单位在安宁河流域、金沙江中游北岸和盐源盆地三个重要地理单元开展了系列考古发掘工作,并获取了重要考古材料。
  
  凉山州地区盐源盆地皈家堡遗址、安宁河流域横栏山遗址和金沙江中游北岸莲塘遗址均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约5000至4000年。
 
图为正在筛选种子的闫雪。 岳依桐 摄
  
  主要从事植物考古研究的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闫雪表示,考古人员依靠当前的阶段性成果,已对凉山州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农作物结构有了一定认识。
  
  “三处遗址的植物遗存中发现了较多田间杂草,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阶段凉山州地区可能已经有了种植业。”闫雪告诉记者,三处遗址发现的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很少,仅横栏山遗址发现了少量葡萄属,说明该区域植物性食物资源的获取可能主要依靠种植业。
 
图为滇北、滇中和凉山州南部出土麦类遗存遗址分布表。 钟欣 摄
  
  闫雪介绍,目前的植物考古工作显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盐源盆地、安宁河流域、金沙江中游北岸先民食用稻、粟、黍。而商周时期安宁河流域高坡遗址、沙坪站遗址和盐源盆地道座庙遗址浮选结果显示,先民依然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食物结构,以稻、粟、黍为主。“不过不同地区三种作物的比例差异较大,这与地域环境有很大关系。”
  
  “目前凉山州地区的植物考古遗存为我们了解新石器时代凉山州地区农业发展历史、作物的交流与传播等积累了材料。”闫雪透露,“皈家堡遗址延续时间长,聚落布局较清晰,植物遗存保存情况较好。我们对该遗址进行了浮选工作,获得了一批植物种子和木炭,还采集了植硅体、孢粉的样品。”
 
图为盐源皈家堡遗址出土的炭化种子。(成熟栗) 钟欣 摄
  
  据悉,未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将与合作单位一起,利用多种研究手段,在时空框架下讨论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聚落的功能分区等问题。
 
(原文标题: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凉山州地区已有种植业)
 
责编:李来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四川凉山地区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种植业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