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出了个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女文学家——李清照,李清照的诗词近千年来一直极受人们欢迎。
李清照童年: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李格非为著名学者,曾任礼部员外郎等职,博通经史,能诗善文,很受苏轼的赏识。母亲王氏亦工词翰,善文章。
由于她出身仕宦之家,自小生活优越,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而且生性聪颖,勤奋好学。所以擅长于词,亦工于诗文,通晓音律,能书善画。她的父母都认为如果李清照是男儿身,考取功名犹如探囊取物。
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从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出她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她曾作《如梦令》,描述少女时代在济南的欢乐生活: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婚姻:
那个时代的婚姻不能自主,像这样一位才情俱佳的女子要能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找到一位如意郎君实非易事。也许是上天的怜悯,竟然为李清照安排了一段美满的姻缘。
李清照的如意郎君就是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李清照18岁时,在汴京与其结婚。
她与赵明诚,是封建婚姻制度下最幸福的一对,他们伉俪情深,琴瑟和谐,彼此都懂得欣赏对方,理解对方,支持对方,两人情趣相投,常投诗报词,恩爱非常。
赵明诚酷爱金石,在攻读经史之余,刻意研究金石学。当时赵明诚还是在校的学生,每月朔、望之时才能请假回家。因此李清照一方面帮助丈夫整理、考证、鉴别金石,一方面在闺中等待丈夫半月一次的相聚。
一年重阳,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的丈夫: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環记》记载,赵明诚接到该词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
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混杂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德夫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与赵明诚:
不幸的是,这种幸福美满的生活没能维持多久,赵明诚的父亲赵挺和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因得罪权臣蔡京而被罢官。
不久,赵挺便死于政治斗争中,赵家开始败落,赵明诚和李清照只得离开汴京,回到赵家的故乡青州。
赵明诚性情淡泊,屏居乡里后,更加潜心于金石书画的搜求研究,家中原有的一点积蓄,除了衣食所需之外,几乎全用于搜求书画古器。
赵明诚刚出仕时,就对李清照说过:“宁愿饭蔬衣简,亦当穷遇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李清照深深理解丈夫的志趣,把他这种爱好,比作杜预的“左传”癖和王维的“书画”癖。
李清照千方百计节衣缩食,自己以荆钗布裙,代替了明珠翠羽。尽管生活过得很清苦,但是他们夫妇每得一罕见之物便共同校勘、鉴赏,其乐融融。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汴京,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被俘,宋高宗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
第二年,也就是他们结婚29年后,赵明诚死于建康太守任上。
李清照凄惨独居的生活:
赵明诚的死给李清照极大的打击,特别是南渡以后国破家亡,满目惨淡使得她更感凄楚悲凉。于是,李清照带着丈夫残存的书画、金石、碑帖等物流徙于各地,最后才落脚于杭州。
经过数年的努力,李清照将丈夫赵明诚研究金石的遗稿认真校正誊录,并作了一些增补,集成了《金石录》(30卷)。
这个时期连遭国破、家亡、夫死之痛的李清照,所作词章更为深沉感人。比如那首著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两盏三杯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在南渡之初,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刺宋徽宗、宋高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在自己著的《词论》中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的说法,并以“协音律”而又典重高雅为当行本色。
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篇重要的理论文章,其立论虽然有所偏颇,忽视词作的内容,但却颇有见地。
至于李清照逝于哪一年已经不可考究,不过她晚年的痛苦除了山河破碎之外,就是对丈夫的怀念之情。以上就是济南才女李清照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