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中国历史 > 汉朝历史 > 邓禹与刘秀的故事

邓禹与刘秀的故事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邓禹简介:

邓禹(2~58),字仲华,东汉初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光武帝时大司徒,封赞侯、高密侯,谥号“元侯”。初从刘秀镇压河北的铜马等部农民起义军。后为前将军,率军入河东,镇压绿林军王匡、成丹等部。光武帝刘秀即位后,他任大司徒。又渡河入关,所部号称“百万”,不久为赤眉起义军所败。他戎马一生,为东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堪称东汉时期的一位名相。

邓禹与刘秀的故事:

一、识势知人 大器早成

邓禹少小聪敏,十三岁即能背诵《诗经》。他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从师学习,当时刘秀也在长安游学。邓禹虽然年纪很轻,可一见到刘秀,就认为不是一般的人。于是邓禹经常与刘秀接触。几年以后他又回归家乡。

邓禹与刘秀的故事

更始元年(23)二月,刘玄登上帝位,众豪杰都推荐邓禹,邓禹不肯追随。当他听说刘秀已在河北安定下来,立刻北渡黄河,携带着干粮徒步前进,终于冒着天下的纷乱行至邺县(今河北临漳西)。

刘秀见到邓禹十分高兴,对他说:“我有封官拜职的专权,您远道而来,难道希望封官吗?”邓禹说:“不愿。”刘秀说:“既然如此,您想做什么呢?”邓禹回答道:“只希望您的威望和恩德普施于天下,我愿贡献我的微薄之力,能在史册上留下功名。”刘秀听后笑了,于是就把邓禹留下,同他私下进行长谈。

邓禹针对当时的形势,向刘秀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建议。他说:“刘玄虽然在关西建都,但山东地区还未安定。赤眉军、青犊军的部队,数以万计,三辅地区,自立名号的人,也往往成群结队地聚在一起。刘玄对他们还没有加以挫伤,而又不能听取意见,作出决定。他那些将领,不过是庸人崛起,用心在于获取钱币财物,争相使用各自的力量,图一时快乐而已。

他们之中,并没有忠良明智、深谋远虑、想辅佐皇帝安定百姓的人。天下分崩离析的形势已经可以看到了。您虽然对刘玄已有辅卫的功劳,但恐怕还不能自立。现在的计策,不如招纳英雄,致力使民心欢悦,建立高祖那样的事业,挽救百姓的命运。让您来谋划天下,天下还不够您平定呢。”刘秀大喜,立即命令身边的人称邓禹叫邓将军。让邓禹经常住宿在中军,参与计议重大事件。此时邓禹刚二十出头,他认定了刘秀,刘秀也重用了他,二十四岁起就官至大司徒。

二、身经百战 名震天下

刘秀从蓟县(治今北京西南)到达信都(治今河北冀县),派邓禹征集骁勇的兵士,得数千人马。刘秀让邓禹亲自带领这批勇士,另行攻打乐阳(今河北平山东北)。邓禹随从刘秀到广河,刘秀住在县城楼上,打开地图,指着地图对邓禹说:“天下郡县这样多,现在才得到一处。您以前说让我来谋计天下,天下不够我平定,有什么根据?”邓禹说:“现在海内混乱,百姓希望圣明的皇帝,像婴儿思念慈母。古代能成就事业的,在于恩德的多少,不是凭借地方的大小。”刘秀听了十分喜悦。在任命和调整将领等事宜时,大多都征询邓禹的意见。邓禹也常常推荐人才,并做到才尽其职。刘秀十分赏识邓禹识才、举才和用才的贤德。

邓禹出战制胜,越来越得到刘秀的重用。继乐阳之战后,刘秀又派邓禹率骑兵与盖延等人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攻打铜马军。盖延等人先到,战斗不利,回军保守清阳县城,被铜马军围困。邓禹军赶来参战,大败铜马,俘虏铜马军大将。紧接着又随刘秀乘胜追击,直至莆阳,大获全胜,由此基本上平定了北州。

当赤眉军向西进入函谷关,更始帝刘玄派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等将领抵抗赤眉。赤眉军赶来,王匡抵挡不住。刘秀料定赤眉军一定能攻下长安,想乘机收取关中,而自己刚开始在山东地区从事攻战,他一时不知道并取关中的大事应当托付给谁。

因邓禹深有谋略,度量大方,所以委以他西征之重任,即封他为前将军执持节符,率精兵两万西入函谷关,并让他自己挑选征西的偏将和禅将以下将佐。于是邓禹任命韩歆为军师,李文、李春、程虑为祭酒,冯愔为积弩将军,樊崇为骁骑将军,宗歆为车骑将军,邓寻为建成将军,耿为赤眉将军,左于为军师将军,率兵西进。

建武元年(25)正月,邓禹从箕关进入河东,遭到河东都尉的阻止。邓禹攻打了十天,攻下箕关,缴获装载军用物资的车一千余辆。进而围困安邑(治今山西夏县西北),数月未能攻下。更始帝大将军樊参率领数万人,越过大阳县(治今山西平陆西南)境进攻邓禹。邓禹派遣将领们迎战,在解南(今山西运城西南)大败樊军,斩了樊参。接着,王匡、成丹、刘均等人汇合十余万人,共同攻打邓禹。

邓军失利,樊崇战死。此时天色已晚,战事结束。军师韩歆和将领们见兵势已败,力劝邓禹乘夜撤退,邓禹不肯。次日,王匡未出兵,给邓禹一个重整队伍的机会。当王匡全军出动攻打邓禹时,邓将军指挥若定,大败匡军。王匡等人弃军逃跑。邓禹率轻装骑兵加紧追击,生擒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杀死持节中郎将弭强,缴获节杖六支,印绶五百,兵器不可胜数。于是河东平定了。邓禹秉承刘秀旨意任命李文为河东郡太守,更换了所属各县的全部县令,以便安定这些地方。

邓禹与刘秀的故事

邓禹为什么两任司徒?

一、首任司徒 定国安邦

公元25年,刘秀在鄗县(今河北柏乡北)登基称帝,派使者持节封邓禹为大司徒。命令说:“制诏前将军邓禹,极有忠孝之心,与我谋划营帐之中,而能决定千里之外的胜负。孔子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弟子们对我日益亲近了。’临阵杀将,攻破敌军,平定山西,功效万分显著。百姓不亲爱,五常不和顺,你作为司徒,要慎重地施行五常之教,而五常之教的实行又在于宽待。如今派遣奉车都尉授予印绶,封你为酂侯,食邑万户,谨慎其事。”此时,邓禹二十四岁。

虽说邓禹已任大司徒,但他也感受到责任重大。本来作为司徒的邓禹应该总理朝政,可是面对时局,只好先定国安邦。

邓禹上任伊始,率兵渡过汾阴河,进入夏阳(今陕西韩城南)县境,打败更始帝的十万兵将。百姓听说邓禹连战连胜,治军有方,全都扶老携幼前来欢迎,归降的人日以千计,众人号称邓禹军队为“百万”。邓禹的军队所到之处,均受百姓欢迎,因为邓禹的军队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

邓禹本人走到哪里,都要停车驻马,劝勉百姓。男女老幼欢天喜地聚集在邓禹的车下,向他倾诉,请他明示。就这样,邓禹的定国安民之举,赢得了百姓的拥戴。邓禹的名声传遍整个关西。对此光武帝十分赞许,多次写信赞誉他。

面对京都长安,邓禹的将领们和杰出之士都劝说他直接进攻。邓禹却另有考虑,他说:“不能这样。现在虽然我们的兵力多,但能作战的少。前方没有可依靠的粮草,后方没有运转的物资供应。赤眉军刚刚上长安,财富充实,锋锐不可抵挡。但是,盗贼聚在一块,没有善终的计策;钱财和谷物虽然很多,而事故万端;他们难道能够坚守吗?

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土地宽广,人口稀少,谷物丰富,牲畜很多,我暂且在北方休整兵马,就那里的粮食供应士兵,以观察赤眉军的漏洞,这样,长安可以图谋。”邓禹率领军队向北到栒邑(今陕西旬邑)。邓禹所到之地,郡邑都打开城门归顺。西河太守宗育也派遣其子捧着文书来投降,邓禹让他前往京城归籍。

光武帝看到关中没有平定,而邓禹又久不进兵,下令道:“司徒,您是尧,赤眉是桀,长安的官吏和老百姓恐惧不安,毫无依靠。应当及时进讨,平定、抚慰西京(即长安),收拢老百姓的心。”尽管如此,邓禹仍然坚持原来的想法,分派将军另攻上郡各县,又征集兵员,储备粮食,回到大要(今甘肃宁县)。派冯愔、宗歆坚守栒邑。

可是,冯宗二人为了争权,互相厮杀,最后冯愔杀了宗歆,乘势回军袭击邓禹。邓禹派人将此事报告光武帝。光武帝问使者:“冯愔的亲信是何人?”使者回答说:“护军黄防。”光武帝认为冯愔和黄防不会久和,势必相互反目,便回答邓禹说:“捉拿冯愔的人,一定是黄防。”便派尚书宗广拿着节符去招降他。一个月后,黄防果然捉拿了冯愔,率领他的部下前来认罪。冯愔到洛阳,被赦罪未杀。

建武二年(26)春,光武帝刘秀派使者又封邓禹为梁侯,食四县的赋税。

赤眉军西行,被隗嚣军队战败,只好返长安。途中他们发掘了汉朝陵寝,劫取了许多陪葬品,并污辱了吕后及后妃的尸骨。

当时,邓禹已抵达长安,驻军昆明池(故址在今西安西南)。大摆宴席,犒劳三军。然后,率领将领们斋戒,选择良辰吉日,准备厚礼到高庙拜祭,收集十一个帝王的神位,派使者敬奉到洛阳。于是巡查帝王墓地,设官吏士卒守护。

邓禹又率兵在蓝田(今陕西蓝田)与延岑交战。这次战役没有取得胜利,他又回到有粮食囤积的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汉中王刘嘉到邓禹处投降。刘嘉的丞相傲慢无礼,邓禹将他杀掉。李宝的弟弟收集李宝部下的军队袭击邓禹,杀了耿将军。

邓禹与刘秀的故事

自冯愔反叛以后,邓禹的威望略有降低,又加上缺乏粮食,最初归顺的人又离开了邓禹。赤眉军又再次进入长安,与邓禹交战。邓禹战败,逃至高陵,士兵饥饿,以枣子和蔬菜为食。光武帝召邓禹还朝。诏令说:“赤眉军没有粮食,自然要东还,我用折断的马鞭就可以抽打他,这不是将领们忧虑的事。不要再随便进兵。”

邓禹因西征没有成功感到惭愧,多次率饥饿的士兵请战,多次交战都十分不利。建武三年(27)春天,邓禹与车骑将军邓弘攻打赤眉军,被赤眉军打败,士卒或是战死,或是逃去。邓禹、邓弘邀请冯异共同攻打赤眉军。邓禹又不听冯异的劝阻和建议,一意与赤眉军连续作战,结果被赤眉军打得大败,死伤三千多人,邓禹和手下二十四人骑马逃到宜阳。邓禹对于自己西征的失败感到十分痛楚,认为愧对国君。于是他辞去了大司徒之职和梁侯的封号,上交了印绶。

二、天下平安 再任司徒

建武四年(28)春,延岑与秦丰合兵再次侵扰顺阳一带。光武帝下诏令归还邓禹梁侯印绶,又任命他为右将军。派他总领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在邓县(今河南邓州)击败延岑,追至武当,再次打败延岑。延岑逃奔汉中,余部全部投降。

因战事已毕,光武帝罢免了邓禹的后将军、左将军和右将军的职务,让他用特进的身份行朝拜之礼。邓禹淡泊名利,待人敦厚,极有孝心,精心侍奉母亲。天下已定,他常想远离名誉和权势。

邓禹的家教颇受人们的赞赏。他有十三个儿子,修整家庭伦理,教养子孙。他并不是指使儿子去争权夺利,而是让他们各自掌握一种技艺。他的生活费用取于食邑,不置产业。

邓禹的功勋和美德颇受光武帝的重视。建武十三年(37),天下平安。光武帝扩大功臣们的食邑。改封邓禹为高密侯,以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作为他的食邑。

中元元年(56),邓禹再次出任司徒职务。随光武帝到东方巡视,参与祭泰山的仪式。

显宗登上皇位,邓禹作为光武帝的第一功臣被封为太常,进见皇帝时可以坐西向东,皇帝对他十分尊敬和爱护。

中元二年(57),邓禹卧病。明帝多次上门慰问,还任命他的两个儿子为侍从官。

永平元年(58),邓禹病逝,终年五十七岁,谥号为“元侯”。

邓禹作为东汉的首任司徒,戎马一生,为东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功绩更多地体现在军事上。

由于刘秀“退功臣、进文吏”的政策,使得邓禹在宰相之位,不谋宰相之职。刘秀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尽管司徒是由丞相改称的,管民政,但权力比丞相小得多,真可谓“徒有虚名”。

邓禹是东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及他的后代在东汉的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邓禹与刘秀的故事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