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历史人物 > 中国人物 > 张居正死后李太后是什么反应

张居正死后李太后是什么反应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墙倒众人推,万历皇帝不念旧情,险些开棺鞭尸。抄家之后,张居正的家属,不是饿死,就是流放边疆。明朝这段历史,涉及张居正和李太后的关系,推理后会发现,有些事,的确比较蹊跷。罗渐升说史,依据《明史》相关史料进行分析。

古代官员的父母去世,要上报朝廷,回家守丧27个月后才能上班。如果局势需要,无法脱身,相当于国家夺去了个人的尽孝之情,即为“夺情”。万历五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万历皇帝尚未亲政,张居正施行的改革措施正如火如荼,如果歇个大长假,假期结束后,老天才知道会发生什么,于是张居正被“夺情”。恰巧,适逢万历皇帝朱翊钧结婚大礼,张居正身穿红袍参加了庆典。于是,再次有人弹劾张居正不守规矩,夺情违反礼制。依据是夺情官员办公时要穿素服,不能穿公服,更不能参加吉庆活动。

当然,夺情反对派的下场,殊途同归,都不舒服:轻者杖刑伺候,屁股被打开花;重者,降职贬官、流放边疆。由于人员实在太多,这里不再逐一列举姓名。张居正夺情,反对者打屁股,说了这么多,究竟这是谁的意见呢?朱翊钧刚登基时,如果犯了错误,李太后会这样教训万历皇帝:"看看你这个样子,如果让张先生知道了,该怎么办啊?"万历皇帝相对早熟,但李太后这些话表明,尽管是国家大事,十多岁的万历皇帝是不会做主的。

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这件事涉及自身,不能回避。形式上做了几次推辞,最终形成了事实:皇帝一道圣旨,张居正夺情。从结果上看,罗渐升说史认为,张居正夺情,李太后的态度就是:表面默许,实际支持。这个说法,从下面两个事例可以证明。为方便照顾万历皇帝的生活起居,在张居正建议下,李太后从慈宁宫移居到乾清宫,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万历皇帝大婚。万历皇帝年幼,能够左右他决策的,事实上有两个人:宫里,李太后;宫外,张居正。

因为万历皇帝将要大婚,李太后返回慈宁宫时,对张居正曾说:我不能亲自早晚照看皇帝了,先生受先帝亲自嘱托,你要日夜进谏教诲,善终先帝临终托付的情谊。还有一个细节。张居正守孝期满后,先是万历皇帝驾临平台,嘘寒问暖,并加赏。然后两宫太后分别召见,又有恩赏。最后,李太后为表示对张居正的极端尊敬,还单独赐御膳九样,委派人员作为代表,陪吃陪喝,张居正可谓荣耀至极。

夺情事件,似乎就这样过去了,李太后也恰如其分的表明了态度。但几年过去后,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万历皇帝开始了对张居正的清算,正如文章开始所说,抄家之后、家属不是饿死就是流放,闹到最后,张居正的棺材板,险些被万历掀起来。

万历皇帝这个举动,在当时的大明朝,绝对算得上一个“号外”。然而,李太后的态度,却是沉默。张居正和李太后的故事,其实从裕王府就已经开始了。张居正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早年经首辅徐阶推荐,在裕王府工作,任职侍讲侍读,很受裕王器重。裕王登基,变成了隆庆皇帝,张居正是王府旧臣,被提拔为吏部左侍郎兼内阁大学士,相当于人事部副部长。隆庆六年,张居正成为临危授命的顾命大臣,进入内阁,地位仅次于首辅高拱。

李太后名字叫李兮淽,15岁进入裕王府。一个小宫女,因为裕王的一次临幸,获得了人生最大的彩票:亲自生下了朱翊钧——明朝第十三位皇帝。裕王成为隆庆皇帝后,她被封为贵妃,地位仅次于陈皇后。张居正和李太后的交集,是由首辅高拱的一次权力争夺促成。高拱主张把司礼监的权力回归内阁,大太监冯保很不乐意。张居正趁机与冯保联手,获得李太后和皇帝的诏命,最终高拱出局,张居正成为万历皇帝的首辅。

在权力变革中,张居正几乎从来不主动做什么,不过是抓住机会,顺水推舟。太监冯保为了讨好李太后,暗示张居正,将李太后和陈皇后的尊号并行。张居正就上疏建议,李太后为“慈圣皇太后”,陈皇后为“仁圣皇太后”。李太后实至名归,当然高兴。

然而,疑问似乎更加深重,张居正对李太后如此报恩,张居正死后被清算时,李太后为什么不置一词呢。张居正被清算,李太后没有任何表态,有人归结为李太后太小气,或者说报复。理由是李太后喜好拜佛,京城内外造了很多寺庙。张居正认为劳民伤财,曾经劝谏。这未免把李太后看作了一个普通妇人。实际上,当时明朝的情况是这样:大婚以后,万历皇帝已经掌权,张居正已死,没有再能左右他的大臣了。李太后以为,作为一个丧夫多年的女人,她无愧隆庆皇帝的期望,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张居正,曾经以天下苍生为己任,那份慨然之气,已经成为了过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张居正死后李太后是什么反应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