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三国版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关羽北伐,和曹操派来的军队僵持不下,孙权在后方突然偷袭荆州得手,关羽失去归路,被孙权擒杀。此役过后,除了武陵郡之外,荆州下属其它各郡均被孙权收入囊中。
关羽北伐的时候,刘备和曹操正在汉中相持,这是双方都投入了比较多的战争资源的战争,关羽北伐和孙权主动出兵围攻合肥,都是在这期间,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策应刘备在汉中与曹操的战争。
汉中之战的结果是曹操进退维谷,最后被迫承认现实,放弃了夺回汉中的目的,退回长安,再退回到洛阳。可以说,孙刘联盟的意义在这次战争中表现得非常充分,可以相互策应,让曹操首尾不能相顾,不能从其它战线上抽调军队继续在汉中作战,和刘备争夺汉中。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刘备争夺汉中之前,因为孙权突然偷袭荆州南三郡,刘备曾率军出川,准备和孙权大打。最后是因为曹操进攻汉中的消息传来,刘备才不得不和孙权议和,同意把长沙郡的一部分以及江夏郡交给孙权,同时还达成协议,双方并力北伐,消灭曹操后,瓜分曹操的地盘。
所以,从孙权的角度来看,他围攻合肥就不只是策应刘备争夺汉中的军事行动,而是事先约定的北伐行动的一部分。刘备在汉中牵制曹操的同时,关羽也出兵北伐,孙权再出兵进攻淮南,围攻合肥,这是再三条战线上同时进攻曹操,北伐中原的行动,目的是消灭曹操势力,瓜分曹操地盘,而不是为刘备夺占汉中。
但刘备得到汉中的同时,孙权在围攻合肥的时候损失惨重,却毫无进展。而刘备在曹操退兵之后,也开始进行休整,并没有着手立即追击,进攻关中地区,只是派刘封和孟达相互协同,攻占了上庸,同时关羽继续在襄樊方向持续围攻。
从孙权的角度来看,这就等于把赤壁之战又重演了一遍。赤壁之战是东吴出兵出钱,答应了赤壁之战,结果却是刘备抢占了荆州大部分地盘。那么围攻合肥之役就意味着,孙权又出兵出钱,结果只是帮刘备抢来了汉中和上庸,孙权自己却什么也没有得到。
所以,孙权对汉中之战、关于北伐和合肥之役的结果都是非常不满的,本来说好的联手北伐,这时候刘备见好就收,完全不管孙权是否从中得到好处,这和当初趁着周瑜围攻南郡抢占荆州,几乎是如出一辙的背信弃义。孙权自然是非常不满的。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孙权分析形势之后认为,刘备在占领汉中之后,对关中威胁较大,曹刘双方的攻守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时候和曹操结盟对抗刘备,更有利于将东吴的政治利益最大化。所以,关羽在襄阳困于坚城之下的时候,孙权偷偷派人向曹操输诚,双方结盟。
之后,孙权派吕蒙率兵白衣渡江,占领了江陵和公安,同时分别派兵占领了荆州各地,关羽进不能进,退无归路,最后兵败被杀。从孙权的角度看,这就是他以实际行动帮助曹操解了襄樊之围,又达到了占领荆州的目的,是很划算的买卖。而且,这也算是“失之桑榆,得之东隅”,虽然没能北伐成功,但得到荆州也是个很好的结果。
当然,反过来说,如果不是曹操方面在相反不断增兵,和关羽相持,让关羽师老兵疲,不断从荆州抽调部队和物资,导致后方空虚,孙权也没有太多机会一举就能偷袭成功,彻底消灭盘踞荆州多年的关羽集团。
更重要的则是,全取荆州之后,刘备完全失去了在荆州地区的所有据点,要再出川来夺回荆州,就只能走三峡两岸的崇山峻岭,粮运不继不便,东吴以逸待劳,打起来就更容易取胜了。倘若曹操故意放水,让关羽及早后撤,救援荆州,恐怕东吴也很难取得这样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