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历史人物 > 中国人物 > 宋之问给武则天写的情诗

宋之问给武则天写的情诗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7
0

宋之问的门第并不显赫,但他有一个相当发奋的父亲。据史书记载,他的父亲宋令文经过一番卓绝的努力,练得一手好书法,写得一手好文章,还有一身好武艺,世称“三绝”。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逊自幼也都勤奋好学,结果各得父之一绝:宋之问专攻文词,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

文学才华对宋之问来说,是天生的。《旧唐书》中称他还是个少年时,就有了名声,尤其擅长五言诗。凭借这份过人的才华,上元二年(675年),年仅19岁的宋之问进士及第,登临“龙门”。

武则天把持朝政后,宋之问与“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被召入内文学馆,负责宫廷教育,后又入崇文馆充任学士。教学之余,宋之问的另一项任务就是陪同武则天游巡和宴会,这给了他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

有如此才名,无论是武则天还是唐中宗,都应该对宋之问倍加宠爱。可惜的是,武则天一直对宋之问很冷淡。

香山寺诗歌会夺冠后,宋之问被召进奉宸府,任左奉宸内供奉。他的顶头上司是张易之、张昌宗兄弟。

宋之问对张氏兄弟倾心附媚,极为用心。张易之知道武则天雅好词赋,便也时常附庸风雅,无奈才气有限,常令宋之问捉笔代劳,宋之问不但不抗拒,反而深以为荣。

只是,宋之问的付出似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武则天曾召一些文学之士作为自己的参谋班子,时人称之为“北门学士”,这是文人在政治上得以晋升的大好时机,宋之问对此很垂涎,于是也提出了申请,不料却未被批准。

这让他十分郁闷,为什么张氏兄弟仅仅凭着一副好相貌,靠服侍皇帝就飞黄腾达,自己长得也很帅,又才华横溢,怎么就不被认可呢?思来想去,他写下了一首《明河篇》,呈给了武则天,诗末云:“鸳鸯机上疏萤度,乌鹊桥边一雁飞……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这件事记载于《本事诗》,有人说这只是宋之问在不得志时发发牢骚,也有人说这是他在借机向武则天大胆示爱,理由就是武则天见到此诗后,曾对著作郎、右史内供奉崔融说:我不是不知道宋之问是个有才华、懂情调的人,只是恨他有口臭罢了。这就很可疑了,如果仅仅是求为参谋,有学问就够了,你还管人家嘴里气味干什么呢?可见女皇的理解并不一般,看出了宋之问的心思。

得知这样的答复,宋之问有些无地自容,据说从此他一天刷几十次牙。不仅如此,上殿时还要口含鸡舌香。只可惜,女皇最终也没能看上他。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宋之问给武则天写的情诗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