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如果对中国文史感兴趣,可能听说过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茶马古道”。这是足以和贯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相媲美的商业网路。根据文献记载,茶马古道大约形成在西汉时期,在11世纪时所形成的跨越青藏高原的贸易路线,并延续到20世纪中叶为止。茶马古道的形成与中国内陆茶文化的传播和中原政权和人民对马匹的需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茶马古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马古道的起点为四川省成都平原和云南省昆明、普洱等地,终点为西藏自治区的拉萨以及东南亚等地。唐宋时期,中原内地输往藏区的茶叶主要是由青藏道完成。而从明代开始,川藏茶道正式形成,川藏茶道的兴起,促使川藏沿线商业城镇的兴起和西藏和内地的联系。明廷规定于四川、陕西两省分别接待西南各地区入贡使团,而明朝使臣也分别由四川、陕西入藏。《明太祖实录》中记载:“秦蜀之茶、自碉门、黎雅抵朵甘、鸟思藏,五千余里皆用之。其地之人不可一日无此”。可见茶马古道的形成与西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对茶叶的需求有着很大的关系。有鉴于此,明廷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五月,在四川设茶仓四所,方便内地商人于西南进行茶马交易。
茶马古道上的商贩
英宗天顺二年(1458)五年,明朝规定今后乌思藏(明代对今天西藏地区的称呼)地方该赏食茶,于碉门茶马司支给。又促使鸟思藏的贡使只得由川藏道入贡,不再由青藏的洮州路入贡。到成化二年(1470),明廷明确规定乌思藏及其附近的贡使均由四川路入贡。而明朝则在雅州、碉门设置茶马司、每年数百万斤茶叶输往康区转至乌思藏,从而使茶道从康区延伸至西藏。而乌思藏贡使的往来,又促进了茶道的畅通。于是因为茶叶贸易而崛起的川藏茶道同时成为官道,逐渐取代了青藏道的地位。
茶马古道路线示意图
茶马古道这样一个中国古代西南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有力纽带,无疑在我国历史上具有巨大历史意义。2013年3月,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部分茶马古道及相关历史遗迹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供后人观摩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