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历史文化 > 历史百科 > “出家人”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和尚、尼姑叫“出家人”?

“出家人”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和尚、尼姑叫“出家人”?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9
0

搜狗截图22年09月25日1958_3.jpg

《水浒传》里的鲁提辖:一怒之下,三拳打死了恃财欺人的“镇关西”。出了人命大案,只好到佛寺出家,做了和尚,表示已经割断尘缘,遁迹空门,以此来躲避官府缉拿。

做了和尚、尼姑为什么叫做“出家”?和尚、尼姑为什么叫做“出家人”?

一个人如果要做和尚、尼姑,当然必须离家出走,住进寺庙,遵守戒律,剃光头发,就连名字也要改掉。鲁提辖本来姓鲁名达,出家之后,由师父起个法名,叫做智深,人称花和尚鲁智深。“鲁智深”是个僧俗合壁的名称,因为和尚不但不用在家的名字(俗名),并也不用在家的姓氏(俗姓),只单用一个法名,也可在前面加个“释”字(“释”指释迦牟尼),表示他已舍弃原来的家族家庭,“出家”而成为佛门之人了。所以你如留心一下,必会发现,《水浒传》中凡佛门中人称原来的鲁达,只说“智深”。只有江湖人士,才唤他“鲁智深”。

做和尚、尼姑为什么一定要出家?从佛教看来,世俗的生活是种种烦恼产生的因素,家族、家庭更是把个人与世俗生活相联系的最重要的纽带,舍弃家庭就是为了去掉累赘,摆脱烦恼,做到心灵清净,好把整个身心奉献给信仰。所以,出家是信仰佛教最彻底的一种表现。

还有一种人,虽然也虔诚信仰佛教,却不必出家,过着与常人一样的生活。这种在家的佛教徒叫做居士,意思是居家修行之士。例如大诗人王维、白居易、苏东坡、黄庭坚都是有名的居士,有的还在《五灯会元》中立了傳。有时和尚、尼姑见了到寺庙参观的人,也会称他们为居士,那不过是表示礼貌、客气而已。

出家以后,如果改变主意,又想过俗人的生活,可以走出寺庙,回家过他的老日子。这叫做还俗,是恢复做世俗之人的意思。

出家不限于佛教才有。道教中全真派的道士也是出家的。还有,天主教修道院里的修士和修女,也同样是出家的。宗教虽然不同,出家的用意却差不多,都不外乎是为了断绝一切牵挂,一意修行,过一种世外之人的生活。

一个人去出家,原因有各种各样。有的当然是真正出于对宗教的虔诚。此外,因为穷得没有饭吃的,或被认为生来命苦的,或遭受挫折看破红尘的,或像鲁智深那样逃避官司的。这些都可以理解。然而使人惊愕的是,某些下台的政客和失败的军阀,竟也忽然挂起念珠,自称佛子,装模作样地出家,以示从此退出官场角逐,与世无争。佛门有道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以也一概收留。然而这种人真能成佛(修成佛心)么?看来“我佛如来”也难以保证。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出家人”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和尚、尼姑叫“出家人”?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