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历史文化 > 历史百科 > 《大清一统志》是什么?为何它要先后编修三次?

《大清一统志》是什么?为何它要先后编修三次?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大清一统志》是清代官方编纂的一部反映清代地理的国家志书,有清一代,该志书总共经历过三次编纂,分别为康熙朝所编的《大清一统志》、乾隆朝续编《大清一统志》、以及嘉庆朝所编的《嘉庆重修一统志》。清军入关后,战乱仍未停歇,经过长期的统一战争,直至康熙朝时,清廷方才平定南明与明郑政权,彻底消灭明廷的残余势力,统一全国。其后又平三藩、拒沙俄,使得我国进入一个和平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康熙皇帝决定仿效前朝,制定《大清一统志》以载明全国山川地貌,政区民情,以为服务于统治,并彰显统一之功。为制定此志,清廷广泛搜集资料,绘制各地舆图,然工程过于浩大,历时57年,直至乾隆朝方才修订成功。

大清一统志

康熙皇帝

清廷在雍正、乾隆二朝也有诸多军事行动,领土扩展,国情异变。为适应这一情况,御史曹学闵上书乾隆皇帝,称要将“西域新疆请增入一统志,并志成后各省添设裁并府厅州县详悉续修刊刻”,乾隆帝同意其所请,于1764年下旨续修《大清一统志》。

康乾时期是清代的鼎盛时代,经过三帝的经营,清代的版图空前辽阔,国力大增。为适应这一变化,嘉庆皇帝于1812年下旨重修《大清一统志》,此次重修历时三十年,于1842年修纂完成,这也是最后一版《大清一统志》,由于此次修志由嘉庆皇帝下旨进行,且资料搜集也止于嘉庆时期,故而此志又被称为《嘉庆重修一统志》。

嘉庆重修一统志

《大清一统志》三次修订,始于1686年至1842年结束编纂,历5帝156年方才结束。是中国古代最为完备的国家志书,三次修订可以说分别对应国家的统一、开疆和鼎盛三个时期。是随着清代的不断发展而进行的。但是也由于条件所限,志书的编纂耗时良久,且多有纰漏。乾隆朝续修《大清一统志》中就对康熙版中的问题加以说明:“不独郡县增汰沿革……且其中记载体例征引祥略亦多未协,尤甚者顺天人物门内竟将国朝诸王载入,于事理更属纰谬”。但是,由于这部大型丛书修纂不易,康熙朝修《大清一统志》“移取各省通志而后从事,以致旷日持久,艰于集事”。故而乾隆时期也仅仅是“特就已成之书酌加釐覆”,在之前的基础上加以扩充。嘉庆帝时期重新修志,仍是艰辛修纂,道光皇帝曾感叹道:“皇考仁宗睿皇帝命史馆重修未及告蕆……惟我皇祖皇考所以因时顺地,变通斟酌者日不辍书,使非及时编定。俾旧典有所承,而后事有所起,朕实愧且惧焉”。可见,就当时的条件而言,修成如此志书,当是何等艰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大清一统志》是什么?为何它要先后编修三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