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6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见深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历史上最喜欢翻案的皇帝当属乾隆了,崇祯说袁崇焕投敌叛国,他说袁崇焕是明朝忠臣,是自己老祖宗搞得反间计;太爷爷顺治说多尔衮意欲谋逆,他说多尔衮忠勇无双;爷爷康熙说鳌拜擅权,他说鳌拜劳苦功高;老爹雍正说张廷玉应配享太庙,他却命张廷玉归还所有皇家赏赐,回家等死,最后不得已才让张廷玉配享太庙;雍正朝受重用的李卫,乾隆早年间也认可李卫的功绩,上了年纪就改口说李卫任性骄纵,并非纯臣,幸亏李卫死得早,不然也有够受得了。
乾隆翻案有拨乱反正,也有他胡搅蛮缠,可是明宪宗朱见深为叔叔朱祁钰翻案绝对是弥补过错,为其父朱祁镇犯下的过错赎罪,且他做得还远远不够。
为什么纵横对他们之间的是非如此笃定?就让我们回到明朝,看看他们父子兄弟之间有着怎样的恩怨是非。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
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后,年仅九岁朱祁镇继位,老爹给留的辅政大臣他不喜欢,唯独对看着自己长大的太监王振言听计从,这个王振也是个不简单的人物,他寒窗苦读多年混了个学官,因想要出人头地,便决定舍弃妻女,自己切了一刀,入宫当了太监,因为文化水平高(因为其他太监基本都是文盲,只有这位仁兄有家有业有文化主动阉割)成了太子伴读,朱祁镇继位后,他凭借皇帝的宠信打压内阁,独掌大权,鱼肉百官,可谓是风光无限。
可他并不满足于此,想当年入宫他是背负着巨大心理压力和舆论压力的,所以他一直渴望建功立业、衣锦还乡,机会终于来了,明朝的老对头蒙古在边境的倾销贸易赔了本,开始发兵威逼明朝边境,不同于朝臣们的惊慌,王振非常兴奋的鼓动明英宗亲征,不是因为爱国,纯粹是王振自己想跟着耍耍威风。
出人意料的是,明英宗竟然力排众议,真的御驾亲征了,皇帝亲征听着很威武,可是不是谁都行,明英宗就不行。
二十二岁的明英宗带着王振以及许多大明精英们,率领明朝全部精锐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向大同挺进,蒙古人本就擅长打游击,见这阵势马上避其锋芒,收拾了明朝在阳和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一路舟车劳顿没有收获又听闻蒙古队伍强悍的王振心里打鼓了,下令班师,如果真的就此收兵不会有任何问题,蒙古人不清楚二十万大军的底细是不敢贸然行动的。
可是王振却提出自己的故乡蔚县就在附近,想邀请皇帝去他家坐一坐,朱祁镇也很乐意为王先生装门面,欣然同意了,于是大军掉头去蔚县,其实这么走也没啥问题,顺路就从紫荆关回京城了,可是走了五十里,队伍却接到命令掉头原路返回,因为王先生说怕大军踩坏庄稼,明英宗夸他体谅民情,便下令掉头从来时的居庸关回京城,本来京城已经很近了,回去了就安全了,可是王振和明英宗生动的演绎了不作死就不会死,蒙古人在后面已经看清楚这支军队就是废物,于是果断发起攻击,又是全军覆没,王振被明军将领樊忠斩杀,明英宗被俘。
朱祁钰临危受命,扛起了大明的万里江山
土木堡之战,明军惨败,皇帝被俘,明朝上下人心惶惶,南迁派(逃跑派)蠢蠢欲动,那情景像极了北宋的靖康之难,总之当时的明朝一片灭国之相,这时候于谦站了出来,平地一声吼“建议南迁者,该杀”,在争取了太后的同意后,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拥立成王朱祁钰为皇帝,以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为太子,说白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就是让朱祁钰代哥哥做皇帝,完事了还要还给朱祁镇一脉。
古代新皇帝登基都会象征的推辞两三遍,在众人的恳求下才能登基,但朱祁钰是真心不想干,因为当时明朝已无强兵悍将,外面瓦剌一直在叫嚣,这个皇位就是烫手的山芋,明英宗的遭遇已经摆在那了,最后朱祁钰确实被赶鸭子上架,无奈当上了代理皇帝,他重用于谦,调用各地藩王进京勤王,调集粮食,清除王振余党平息众怒。
瓦剌本以为手握明英宗这张王牌,便可以无限的索取大明的财产,可是多次谈判一分钱没见着,谈判不成就开战,瓦剌屯兵京城外,企图用明英宗去叫开紧闭的城门,兵不血刃的进入明朝都城,这次也未能如愿;
这彻底激怒了瓦剌,对明朝宣战,城外是瓦剌五六万的精兵,城内是二十万于谦从各地征来的备用兵,看上去明朝占据优势,可惜这二十万部分是备用兵,许多还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甚至是老幼病残,这已经是明王朝能筹到的全部兵力,用于谦的话说“二十万方可一战”,事实上这一战打得确实很勉强,于谦衣不解甲的指挥战斗,最艰难是朱祁钰站在了城门上鼓舞军心,不管怎样,明朝奇迹般的获胜了。
英宗归来,夺门之变拉开帷幕
瓦剌最后都没想明白自己怎么会输了,不过他们想到了一个让明王朝从内部瓦解的损招,把明英宗还给明朝,让他们内斗去吧。
明英宗归来,明朝的朝堂之上又炸锅了,有人主张还位于英宗,有人主张由朱祁钰执政,以后传位于英宗之子,代理皇帝朱祁钰肯定是不想还政,你闯的祸,我冒着生命危险干替班,你回来我就让位,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再者享受到了皇帝的滋味谁也不愿意下岗,要不古代皇帝都喜欢寻求长生不老之术呢,于是朱祁钰将太上皇朱祁镇圈进在南宫,不久后废了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可惜他这个独子只当了两年太子就一命呜呼了。
此后朱祁钰的身体也是每况愈下,有意思的是囚居的朱祁镇在大将石亨、宦官曹吉祥、高干子弟张軏以及坐冷板凳的徐有贞的帮助下,复辟了,过程简单的离谱,没有刀光血影,就是逃出南宫的宫门以及打开大内的宫门,南宫门是蛮力推倒的,大内的宫门是守门人给开的,之后就是宣告群臣明英宗复辟了,于是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幕出现了,朝堂上同时出现了两个皇帝。
功过是非,说与后人听
当时的朱祁钰已经缠绵病榻,听到哥哥复辟的消息没有震惊及恐惧,而是释然了,在生命的最后,将皇位还给兄长也是最好的安排,一个月后朱祁钰去世,死因成谜。
明英宗重掌朝政后,杀了功臣于谦等人,下旨痛斥朱祁钰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废黜其皇帝封号,赐其恶谥“戾”,史称&郕戾王&,这也是朱祁钰未能入明帝陵的原因。
明宪宗登基后,朝中出现了为朱祁钰鸣不平的声音,称其临危受命、保国平乱、击退外敌、治国有方,如不是他,英宗也无法安然归来,大明江山能否保住尚未可知,有功之人怎能落得如此下场?
朱见深虽然因为叔叔废黜其太子之位,童年不幸,但还算讲道理,也认同叔叔对明朝作出的功绩,下旨恢复其帝号,谥号&恭仁康定景皇帝”,按照帝陵规格修建陵寝。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明朝的祖制,皇帝的谥号是十七个字,而朱见深只给了朱祁钰五个字,而且没有庙号,也就意味着他不能享受后世的香火与祭拜,只能说明宪宗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叔叔的功绩,可能心中对叔叔废太子之事还是介怀的吧!
直到大明朝亡了,南明弘光政权才给了朱祁钰明代宗的庙号,将谥号增到了十七个字,算是给朱祁钰一个交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