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5篇
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老师要熟知教材,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篇1)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掌握其修建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古代水利设施修建的重要意义,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设施的修建的学习,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国古代水利设施的代表和治黄的措施。
【难点】
认识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大禹治水的影视片段,提问学生:视频当中,大禹治理的是哪个地方?
学生回答:黄河。
教师引导:大禹治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以后的历朝历代也在为兴修水利工程而努力。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还有哪些?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呢?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设施
教师引导: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利设施的兴建。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为战胜自然灾害、发展生产而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
教师展示都江堰、芍陂、郑国渠等的图片,并引导: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有哪些主要的水利工程呢?
学生结合图片,回答问题:都江堰、芍坡、郑国渠等。
教师出示都江堰的结构示意图,并引导:春秋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那它位于哪里?是由谁修建的?由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公元前3世纪,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率领民众完成了这项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它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既利排洪,又利灌溉。飞沙堰起到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广袤农田。
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篇2)
[教材分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三课内容,本课在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教材首先分析了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前提和条件,并介绍了工业革命中的一些成就。课文以工业革命的发生和扩展,讲述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发展推动世界市场发展演进的过程。
[设计理念]
1.学情分析:现在高二年级的历史已进入复习阶段,对于工业革命的相关史事,学生经过新课的学习有所掌握,现在进行复习,总体上说应该会比第一次学习好。课上通过情境创设、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进行质疑、动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2.设计思路:在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有效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发表观点的论坛。因此我在设计和构思本课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着力于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识记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各领域取得的成就等基本史实。
(2)认识蒸汽机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分析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3)归纳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市场形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学习分析,学生不断提高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等方法,对工业革命中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学生能逐步树立起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2)启发学生认识:伟大发明创造来源于亲手实验、刻苦钻研、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感悟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设问引导)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发明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那么,工业革命指什么?
一、工业革命兴起
师: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它是社会生产从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的飞跃,即发明、使用机器并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的过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
【合作探究】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教师作如下总结:
1.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前提和条件
(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政局较稳定;
(2)条件:
①资本:通过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等,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和工场;
教师讲述圈地运动:最早进行圈地运动的是地主。圈地养羊对英国农业从小农经济到农业大生产起了推动作用,同时种草养羊也许更适应英国的自然环境。圈地运动促进了英国的近代化历程,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又要解决市场和生产的问题,又进一步推动了圈地运动。
③市场条件:18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市场 需求扩大;
④技术条件: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⑤资本条件: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聚了丰厚的资本。
(多媒体展示)
(提问)工业革命什么时候最先发生于哪个部门?
2. 最先部门:新兴的棉纺织业。
珍妮机的发明——工业革命的开始:(18世纪60年代)
二、工业革命的过程(成就)
1.棉纺织业技术的发明和使用
(学生)依据教材例举,了解纺织机械的发明情况,并认识纺纱与织布不断相互促进。
(教师)媒体展示棉纺织行业的机器发明
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
3、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重难点】
重点:英国最早进行丁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述为主,辅以讨论法、列表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
多媒体,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30分钟)
导入新课(3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发明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发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生回答】:
【教师解答】: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教学环节:(27分钟)
何为工业革命?(2分钟)
【教师讲述】: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机器大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的一次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首先发生在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期基本结束。
从珍妮机到蒸汽机(10分钟)
1、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从英国开始?
【教师提问】: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从英国开始?
【学生回答】:
【教师解答】: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另外还有四个条件:
①劳动力条件:通过圈地运动,大批农民被从土地上赶走,不得不去手工工场做工。
②资本条件:通过殖民贸易和殖民地掠夺获得财富。
③技术条件: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④市场条件:18世纪以后,英国海外扩张的步伐加快,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商品出口急剧增加,工场手工业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其中市场条件是必要条件,市场的扩大,对商品的需求增加,使工业革命的进行成为必要,这也是促使工业革命进行的直接原因。
引用一段话加以佐证说明: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教师提问】:工业革命首先是在什么行业之中进行的?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解答】:棉纺织业。
原因:棉纺织业作为新兴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
棉纺织品较便宜,市场需求量较大
2、工业革命的概况
【教师讲述】: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首先是纺织领域的技术革新,介绍棉纺织机器的主要发明: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 机、水力织布机,并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
【教师提问】:工厂利用河流里的水力作为动力,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学生回答】:
【教师解答】:交通不便,而且远离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限制了工厂的发展
【教师讲述】:其次是机器动力的革新——蒸汽机的改良和运用(瓦特、1785)
影响是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蒸汽时代”
再次是交通运输业的革新:轮船、火车的出现
用图片向同学们展示1807美国人富尔敦制造的第一艘汽船和英国史蒂芬孙1826制造的蒸汽机车已经英国早期的蒸汽火车。
3、工业革命的扩展
【教师讲述】: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欧美国家: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标志是: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教师总结】: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从工场到工厂(8分钟)
【教师】:向同学们展示两幅图片,分别是16世纪纺织业手工工场和工业革命后的纺织工厂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下面两图,从图片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待学生思考片刻)
【教师】:向同学们展示一个表格《手工工场与工厂制比较表》,让学生更明了地理解手工工场与工厂制的区别,表格如下:
【教师讲述】: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法国、美国等后,世界面貌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请阅读教材“从工场到工厂”和“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思考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方式: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2)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发挥重要作用
(3)生活方式:工业城市形成,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加快
(4)社会关系: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
(5)政治: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6)思想意识: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7)国际格局:加快殖民扩张和掠夺,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6分钟)
【教师讲述】:
原因
经济: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客观需要(市场和原料)
政治:资产阶级的拓展、抢占使世界贸易范围和规模扩大
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篇4)
美国的建立
第六节 美国的建立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重点: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1787年宪法
难点: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可通过美国国旗导入本节的教学,“请同学介绍一下美国国旗的含义”。美国国旗记载着美国由13个州扩张演变为50个州的历史,也纪念着最初英国殖民统治下的13个州参加独立战争并最终为赢得独立做出的贡献。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2.北美独立战争的原因和背景,教师可按教材中提到的几个方面内容请学生归纳,也可换一种方法,例如给出几段原始材料,通过学生分析理解,归纳出独立战争爆发的深刻根源。
材料一 北部殖民地,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中部殖民地,以农业为主,土地肥沃,被称为“面包殖民地”。南部殖民地,盛行资本主义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主要作物是烟草、蓝靛,有一批“蓝靛百万富翁”
材料二 1660年的《航海条例》规定,北美殖民地所有的输入和输出商品都要使用英国船只运输,一切物品只能运往英国。1765年的《印花税法》规定,所有的印刷品、商业单据、法律证件等都要缴纳印花税。
教师提问学生,这两段材料说明什么问题同学们能否从中分析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要求独立的原因?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相比较,归纳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殖民地经济的发展要求摆脱英国的盘剥和束缚,双方矛盾激化致使战争一触即发。
3.独立战争的经过。建议教师给学生一段时间阅读教材关于战争进程的有关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总结独立战争进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制作一张大事年表。其中包括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和第二届大陆会议,组成大陆军,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约克镇大捷,战争胜利结束,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等几个要点。
4.1787年宪法。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建议教师通过原始材料的分析加深学生对1787年宪法的理解。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摘录
我们合众国人民,为了建设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证国内安宁,规划共同国防,增进一般福利,使我们自己和我们后代得到自由和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
第1条
第1节 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
第2节第1款 众议院应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
第3款 众议员名额和直接税,应按照本联邦内各州的人口分配。这种人口
的决定,除全部自由人外,应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这种自由人中
包括必须服一定年限劳级的人口,不包括未纳税的印第安人……
第3节 第1款 联邦参议院应由每州两名参议员组成。参议员由州议会选出,其任期为六年……
第2条
第1节 第1款 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的任期定为四年……
第2节 第1款 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服阶段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第3条
第1节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法院和低级法院两者的法官,只要能忠于职守,即应继续在职……
教师可就以上这些材料,提问学生,该宪法中规定的建国目的是什么?政府的组成形式是什么?有哪些权力?国家职权由哪三个部门分掌?如何评价这部宪法?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完成教学。
5.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对美国本身的发展和对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重大影响两方面分析。
教学设计思想
利用现实社会生活中美国的影响入手,结合大量的图片、文字、网上资料,创设历史学习的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教师的设计、引导下,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完成知识的识记、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流露。
高一必修二历史教案(篇5)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
第一节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运动
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转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教学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综合法;运用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动画
教学过程
一、袁世凯专权
明确指出: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府之后,南北方只是在形式上统一,但在政治上仍处于对峙状况。北方各省基本上处于袁世凯控制之下,南方大多省份实际上处于同盟会的控制和影响下。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府后,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并且派人刺杀宋教仁,从而导致了反袁的二次革命。
二、二次革命
1912年8月,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是联合中间力量,造成中国第一大党,以夺取国会中多数席位,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二是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实施,把中国政治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制的轨道。但是这一行为,阻挠了袁世凯的独裁。因此,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刺杀宋教仁,以阻止国民党组阁,扑压革命势力,并派北洋大军南下,从而导致二次革命。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的武装斗争,它是辛亥革命的继续。但是由于革命党人力量涣散,北洋军阀力量强大而失败。
三、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称帝采取了哪些手段?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两面派手法,唱拥护共和的高调,行独裁专制之实。政治暗杀手段,武力镇压,先发制人,镇压二次革命。强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独断专行,解散国民党、国会,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使其独裁专制披上合法外衣。
通过上述分析进而归纳袁世凯称帝的原因是什么?可概括为:袁世凯掌握强大的北洋军;帝国主义的支持(以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为例,目的在于换取日本的支持);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复古尊孔”,为复辟大造思想舆论。
四、护国运动
护国运动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迷梦,恢复了中华民国的国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护国运动胜利了。但是,护国运动并未_北洋军阀的统治,更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并没有改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还远未完成,所以,依然失败了。然而,护国运动说明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的惩罚。从另一方面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五、小结
本节由始至终贯穿着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北洋政府之间维护民主共和与坚持独裁专制的矛盾与斗争,其斗争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势力与封建势力之间的斗争,是顺应历史潮流前进与逆历史潮流搞倒退的斗争。同时,向人们展示:任何违背历史潮流的逆行,终将以失败而告终,遭到历史的征惩罚。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阅读课本、制作资产阶级革命派反袁斗争纪事年表、思考讨论: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采取了哪些手段?袁世凯这样做的主观原因?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实现帝制?袁世凯复辟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等问题,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设计一系列问题,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三章 第一节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一、袁世凯专权
1.政治:控制内阁
2.军事:削弱革命军
二、二次革命(1913年)
1.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2.宋教仁案
3.善后大借款
4.二次革命的发动与失败
三、袁世凯称帝
1.袁世凯窃取正式大总统
2.袁世凯独裁
3.袁世凯接受日本亡中的&二十一条&
4.袁世凯称帝
四、护国运动
1.孙中山成立中华革命党讨袁
2.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讨袁
3.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