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不可破的联盟》是前苏联国歌,又称作《神圣的联盟》,是苏联国歌的中文非正式曲名。此曲原为苏联共产党的党歌,作于1939年,由瓦西里·列别捷夫-库马奇(Vasily Lebedev-Kumach)作词,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夫作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政府决定制定一首能激励民心的新国歌,于是在谢尔盖·米哈尔科夫和葛布列·艾尔瑞杰斯坦(Gabriel El-Registan)两人合作写出新歌词后,《牢不可破的联盟》于1944年3月15日首次在苏联的电台播放,正式取代《国际歌》,成为苏联的国歌。
国歌是国家最重要的象征之一。除非出现重大的政治变动,国歌一旦确定之后都不会再做修改。很多国家的国歌都是建国后一直用到现在。但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苏联国歌却在几十年内连续变了好几次,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十月革命前,沙俄国歌是《神祐沙皇》,这样的国歌在沙皇被推翻后肯定不能用了。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的代国歌是《工人马赛曲》,虽然歌词不同,但曲调与法国国歌完全一样,因此在十月革命后也被苏维埃政府放弃。
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非常复杂与困难的国内外环境,没有太多精力考虑国歌问题。另外苏俄革命者当时认为苏俄只是暂时的革命革命根据地,未来将是世界革命。所以在1918年至1944年,苏联都用《国际歌》为代国歌使用。
欧仁·鲍狄埃(Eugène Edine Pottier,1816年10月4日-1887年11月6日)是法国的革命家,法国工人诗人,巴黎公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国际歌》的词作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苏联面临空前的危机,需要一首苏联自己的国歌来个鼓舞团结民众。而且经过几十年的时间,苏联已经意识到之前“世界革命”的想法过于超前,连“世界革命”的重要代表共产国际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解散了。
综上所述,用《国际歌》为代国歌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了。经过几番讨论,最后苏联决定用《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歌》为苏联国歌。但《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歌》毕竟是党歌,有些歌词不适合做国歌,需要修改。
1943年12月,苏联决定使用由谢尔盖·米哈尔科夫和葛布列·艾尔瑞杰斯坦重新修改过歌词的《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歌》为国歌,正式名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国歌》。1944年3月15日,新国歌在苏联全国正式使用。
亚历山德尔·瓦西列维奇·亚历山德罗夫(АлександрВасильевичАлександров,1883-1946年),苏联作曲家、合唱指挥家、音乐教育家,苏军少将,苏联人民艺术家,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
1943年到1944年是斯大林的威望如日中天之时,国歌的歌词中当然有歌颂斯大林的内容。但在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发表了著名的“秘密报告”,拉开了对斯大林个人的全面批判,国歌中有关斯大林的歌词当然也就不合时宜了。
于是苏联决定修改国歌歌词,而负责修改歌词的人正是苏联国歌歌词的原作者谢尔盖·米哈尔科夫。经过激烈的讨论和各派政治势力的博弈,新歌词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定下来。1977年5月27日,最高苏维埃正式批准了苏联国歌的新歌词。
正因如此,苏联国歌分为党歌版、44年版、77年版三个版本。2000年,俄罗斯决定使用《俄罗斯,我们神圣的祖国》为国歌。该国歌的曲调与前苏联国歌相同,但歌词做了大幅修改,而修改歌词的人还是谢尔盖·米哈尔科夫。
注:苏联国歌的正式名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国歌》(俄语: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гимнСССР),也被称为《神圣的联盟》、《苏联颂》。所谓的“牢不可破的联盟”并不是苏联国歌的正式名称。